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二第4单元第14课 综合探究: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美国工会个案研究同步练习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敦、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恩格斯空前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

——列宁《弗里德里斯·恩格斯》

(1)、依据材料一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

(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

(3)、这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何关系?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3 年,马克思来到巴黎。在巴黎的生活是马克思一生的转折点。在这里, 他深入研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直接参加了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并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列宁的思想虽然深深植根于卡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但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后阶段,资   本主义经济秩序最后将因阶级对立而引起自发的人民起义。相比之下,列宁并不想等待   这一自发的革命时刻。因为它要基于一个先进的工业社会,以及一种在产业工人中同样   发达的阶级意识,这两样在俄国都不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深了欧洲工人  运动的裂痕。
——罗伯特格瓦特《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23》
材料三: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2000 年 12 月 31 日,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在此之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 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摘自人教版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