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摘编自故宫相关文史资料

材料二:在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有:“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

——摘编自赵恒烈、张鸿祺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废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达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无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宰相制度的废除打破了皇权与官僚体系的原有平衡,形成了新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明朝设计了以内阁为中心的辅政机构,皇帝直接掌管六部,体现了明显的中央决策以及立法群体的扩大和决策立法的外廷化、制度化。官僚集团的构成更为平民化,官僚集团的膨胀和向基层社会的渗透,形成了绅士阶层。明朝的官僚士大夫自我意识和政治人格渐趋成熟,面对皇权的高压,一部分士大夫官僚在抗争中表现出较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独立意识。明朝的宦官问题也很突出,但在维护皇权问题上,明朝对宦官的控制基本士是成功的。

﹣﹣摘编自吴俊《<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读书笔记》

材料二美国的“政党分赃制”开创于第三任总统杰斐逊(1801﹣1809年在位)上台后。该体制下,官员的任命只注重政治忠诚和功劳,而不是才干和品格。由于党派纷争、轮流执政,政府官员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执政党一上台便尽力利用掌握的权力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加上党魁势力的膨胀……任人唯亲、培植政治核心小集团,致使官员行为趋于短期化。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法”,规定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文官统一管理;对部分官职实行竞争性考试;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活动等。该法案奠定了西方官僚政治的法律基础。

﹣﹣摘编自高连奎《美国政党分赃制度的历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