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五单元《言之有理》第1课《“四两拨千斤”——虚词》同步练习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是”,去掉不影响句意的一项是(  )

①这条黄鳕重达120公斤,按说这么大的鱼不该从长江进入河塘来的,大概是为了追逐到嘴的美食,不要命闯入了潮河吧。

②最动人的下了雪,大地洁白一片,把河水反衬得墨黑,像一落千丈般跌得深深的。

③人的认识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限制,所以要正确看待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认知差异。

④2010年9月×日,我国发射成功的这颗太空飞行器,据说为“天宫”一号打前站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尹似村书

(清)袁枚

    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

    孔子之道大而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回,瞻之而在后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书》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乌乎贤?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报之已过者。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

    自时文兴,制科立,《大全》颁遵之者贵,悖之者贱 , 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明,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之过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则亦有分矣。

    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辄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为古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若仆闻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学问高深。②《大全》即《性理大全》,内容为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 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 , 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所恶于上,母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节选自《礼记 ·大学》)

材料二: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 , 诈之谋愚,贵之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必曰: “从恶人贼人生。”是故别非也。是故子墨子曰:“兼别。”然即兼之可以易别之故何也?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谁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哉?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 举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为彼犹为己也。 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 , 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 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者,其故何也?

故君子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万民之大利也。

(节选自《墨子 ·兼爱下》)

【注】①别:指将别人与自己区分开,分别对待(指相恶)。②兼:指视人如己(指相爱)。

③正:同“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