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9课《台湾的蝴蝶谷》同步练习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暖—   茂盛—   景色—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石榴

    12年前我搬来这里,最高兴的是从此有了阳台,可以养花。

    但这个阳台不理想:冬天的阳光得不到,夏天两头晒。

    所以我的盆花活得艰难,只要我稍有懈怠,它们立刻枯萎,而且救不过来。就这样相继死去许多株,于是栽栽种种,我阳台上的盆花不停地变换。

    但是有一株从来没有死过,就是石榴。它是惟一的元老。

    当初买它的时候,是小苗;花农要价高,说是果石榴。有一种叫花石榴的只开花。

    我不懂行,但不愿凭空怀疑人,就买下了。真还是果石榴。

    从此每年7月,它开花、结果,到国庆节时,大的已如小孩子儿拳头,胭脂般地红着;有的还煞有介事地绽开,如画上那样。但籽粒微酸,不好认真吃。

    于是我产生了个观念,石榴易活,我家石榴尤其不会死。

    然而今年情况不妙。7月过完,它一直不开花,8月中旬,枝叶突然开始发黄——这个迹象同其他盆花的死亡先兆一模一样。

    我开始全力抢救它,例如每天浇水喷水若干次,检查病虫害……它依然每况愈下。

    到了中央气象台宣布今年的酷热及持续时间是建国四十多年来之最时,我明白石榴完了。

    那几天我老想着《二六七号牢房》一文中老爸爸的话:“他连星期肉菜汤都不吃,他连星期肉菜汤不想吃。”(他指伏契克——作者,捷克革命家——受刑严重,失去食欲。)

    连石榴都晒死了,连石榴都晒死了。

    有几天我不再管它,静等它的死去。

    一个壮汉对一株盆花的伤感无法诉说。

    但后来我变了主意。不是含有一线希望,而是出于一种情份:你陪伴我多年,我照料你到死。

    我照施肥、照浇水、照拔草、照松土,你要怎样是天意了。我将我的心尽到——石榴啊!

    9月10日,即今年酷暑强弩之末时,外出两天的我归来大吃一惊:

    石榴满枝红花,浓如鲜血!

    它什么时候打的苞,谁也不知道!

    数一数,35朵,它从来没在9月开过花!它从没开过这许多的花!而且它的枝叶依然枯黄。就是说,它在死亡线上挣扎了整整一个夏天后,它憋了整整一个酷暑的生命全部用来开花结果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村井
    村中有一口井,在一棵高大的苦栎树下,圆圆的井身是磨石条拼砌的(长、印、盖)着青苔,古色古香。
    从我记事起,村里人就喝着她的乳汁。
    清晨,来打水的人络绎不绝。大桶、小盆、陶罐、扁担在黎明的光影里合奏成一支古老的、湿漉漉的曲子。井沿总是湿漉漉的,从井沿向各家的小路也是湿漉漉的。
    夕阳西下,村里的媳妇小姑们,_______了竹篮,_______了铝盆,_______了铁桶,_______了衣槌三三两两地缀着井沿。不一会儿,_______的取水声、_______的搓衣声、_______的捣衣声,一圈圈地漾了开去。月亮升起来,(旋即、随即、当即)又垂落在井底。井朦胧,树朦胧,月朦胧,鸟朦胧。村里地姑娘仍不愿回家,嬉闹声,泼水声,追赶声,银铃般的笑声井全都听见了,井便非常的快乐。村中有诗云:“井潭落月影,村女失衣声。”
    无论多大的暴雨,井总是清澈见底,水草依附,如少女的明眸。无论多么干旱的季节,井总是汪汪的,盈盈的,如十五的月亮。一线清流,不紧不慢地从井中溢去,绕乡村旁的田间……
    一晃便十多年了,那盈盈的、快乐的村井总在我乡梦的清波里依徊。
    前些日子,回家过暑假。夜晚,吃了几片西瓜仍不解渴,我便提议:“去打井水吧。”
    父亲低头不语。母亲说:“只怕不好打了,你要去,当心蛇。”妻子提出要同我去看看井。
    月牙儿淡淡的,夜虫清唱。荒草萋萋,苔痕满地。那高大的苦栎树也被砍了,干枯的根系像垂暮老人的手掌,紧紧地抓住井沿的泥土。我问母亲:“这井怎么了?这么浅了。”母亲说:“这井废了,你不见村里人如今家家都用上自来水了。”
    我仍然迷惑不解。正在上理工大学的妹妹用物理的知识解释说,井没人打,那渗水层便日渐枯萎、堵塞。照理论计算,不出十年便要成为一口枯井。我一惊,仿佛看到了一只盲人的眼睛,空洞、干枯、死寂,就如那没有生命的井。
    妻子若有所思地说:“井不用则浅,用则盈。人也如井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