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 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 ,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 , 与武决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使匈奴明年       /  安陵君固使唐睢使于秦       (《唐睢不辱使命》) B、为武酒设乐       /  且焉土石                 (《愚公移山》) C、今日之欢       /  录 ,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送东阳马生序》 ) D、与武决           /  委而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两章)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陵见其至诚

A、太守即遣人随往       (《桃花源记》) B、不能指一端            (《口技》) C、安陵君许寡人         (《唐睢不辱使命》) D、真不知马也           (《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2)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4)、 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折狱。且简而易从,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不亦可乎!”太祖从其议。
       ②历甘陵、沛、阳平太守,所在有绩。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③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顷之,特进曹洪乳母当 , 与临汾公主侍者共事无涧神系狱。卞太后遣黄门诣府传令,芝不通,辄敕洛阳狱考竟。芝居官十一年,数议科条所不便者。其在公卿间,直道而行。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注] ①折:判决。  ②可不各勉之哉:大家能不以此自勉吗? ③特进:官职名。 ④当:人名。 ⑤事:祭祀。 ⑥黄门:官职名。 ⑦考:通“拷”。   ⑧隅:方正廉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