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理)期中考试试卷

“(20世纪初)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针对该现象,先进的中国人打出的旗号是(    )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存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举一反三
“知识分子”

材料一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角色的自我认同方面是单向的,与学术功能相比较,其政治功能被极端地强化了,由“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为理想的自我角色认同。这种相当自觉的“入世”体验在西方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是极为罕见的,著书立说,探寻真理,是他们自我确证的角色观念。

材料二  当近代的西化浪潮拍岸而来,在适者生存的普遍法则支配下,中国被迫拜西方为师,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诞生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萌发了与大一统政治决裂、向知识回归的自我意识,他们开始了新的角色认同。然而另一重政治自我的知觉机能并未因此而衰退,反而在外界的种种刺激下变得空前的够感和强化。就这样,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在历史中就扮演了学术和政治的双重社会角色。……在西方近现代知识分子那里,学术与政治这双重角色就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西方社会是一种政治、经济、文化三足鼎立的多元化权力格局,因而西方知识分子既是学术的主人,又是社会的良心。然而近代中国社会却是一个以政治权力为轴心的传统的高度一元化的社会,这就产生了学术与政治之间难以避免的冲突,使知识分子处于自相矛盾的境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纪霖《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中央官学中规格最高的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从唐朝的三品降到 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不少基层官僚的子弟以及寒素子弟也进入国子监听读。宋朝的法律一般禁止工 商业者本人应举做官,但其中的“奇才异行者”也可参加科举考试,并允许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 对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宋朝出台给太学生增发伙食补助、允许贫困太学生在校留宿等政策。 宋代教育虽然逐渐“平民化”,但也远未达到区域尤其是城乡协调。

——摘编自周宝荣《试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

材料二:

大学本质上和小学、中学等不属于同一类型。大学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要重要得多,它到底哪 儿重要呢? “必须强调,大学这一机制实际是中世纪的发明”,大学是一个社会最基础的当然也就 是最重要的知识生产机制。大学一开始是一个买卖知识的地方,买卖的对象是法学的知识,第一个 大学就是以法学院闻名的博洛尼亚大学(创立于公元1088年)。教授们把查士丁尼制定的《国法大 全》拿过来当材料研究,使得法学知识得以系统化地生产,法律因此厚重地重新覆盖了整个西方。

大一统的王朝不可能有大学,只会有国子监,读书人不是去那里买知识,而是去接受内容完全 确定的培训,成为权力系统需要的接班人。大学和这种教育机构内在的逻辑完全不是一回事。

——摘编自李筠《中世纪:权力、信仰和现代世界的孕育》

材料三:

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设立了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领导机关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任职 期间,蔡元培先后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和《对于教育宗旨之说明》中,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 新思想。他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者,皆 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者也”。此乃他为民国教育提出的“五育”并举、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 新教育宗旨。蔡元培辞去教育总长职后,教育部颁行的民国教育宗旨是: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 教育、军国民教育辅助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