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2018-2019年新高考语文调研模拟卷(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极大深化,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文化自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的文明内涵和价值底蕴,成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自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验和历史成果得以在文明的层次得到总结和提升,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必将极大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来源于2018/08/30《经济日报》)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长期欺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人心中开始弥漫着一种自卑情绪。从技不如人,到制度不如人,再到文化不如人,似乎中国的一切都不如人,甚至连西方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在这种自卑情绪的作用下,国人渐渐丧失了文化自信,甚至形成了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扭曲人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取得了伟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但这种文化上的自卑心态并没有因此而绝种,甚至在有些人那里还拥有广泛市场。在他们看来,西方道路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道路,而中国则“冒天下之大不匙”,背离了世界文明发展之路,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那么,他们凭什么说中国基于自身国情、历史和文化传统选择的道路是逆流,而西方道路就是人类文明共同发展之路呢?归根到底,就是文化不自信。

    (来源于2018/03/28《群众》)

    材料三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抱有尊崇和礼敬之心,这是应该的,但文化自信并不能简单地仅仅归结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还应当包括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这是一个统一过程。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根,但没有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没有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创造性发展,就是中华文化的断流。如果断流了,就谈不上文化自信。文化不能断流,不能光靠祖宗过日子,更要依靠子孙后代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因此,文化自信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如果对自己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都不自信,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自信,那么文化自信就会缺乏现实的社会根基。

    (来源于2018/03/28《群众》)

    材料四

    如果将文化自信理解为一个理论命题的话,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它是源头活水,也即由中华民族瑰丽灿烂的文艺经典的宝库及丰富独特的审美意识传统为其基础,以当代的文艺精品及积极高远的审美取向为其活力,以未来为数众多文艺经典的铸就及优异的民族审美生态为其目标,从中华文艺的层面来考虑,文化自信在笔者的臆测中是有着这种历史感的,但它的指向仍在于当下的文艺创作现实。我们又会看到,举凡在文艺发展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具有创新性成就的作家、艺术家,都有着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强烈自信。而我们的文化自信,正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层出不穷的文艺经典的基础之上。离开这些给国人带来历久弥新的审美享受的文艺经典,文化自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典是文艺创新的果实。在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必然是有超越前人的创新因素在其中的。

(来源于2018/08/22《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中“文化自信”内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四者彼此相连,不可分割。 B、文化自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验和历史成果得以在文明的层次得到总结和提升,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自信。 C、文化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以及一个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D、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中华民族层出不穷的文艺经典的基础之上的对中华民族瑰丽灿烂的文学艺术的自信。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党的十九大明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 B、在自卑情绪的影响下,国人有了技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文化不如人的感受,甚至形成了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扭曲人格。 C、没有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文化就会断流。文化不能断流,不能光靠中华传统文化,更要依靠继承、创新和发展。 D、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艺经典的基础之上,离开文艺经典,文化自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综合四则材料,概括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7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依据其《1974 年贸易法》第301条,宣布对中国发起“301调查”。2018年3月,USTR发布了调查结果,美国总统特朗普据此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3月23日,特朗普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宣布美国对中国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术、机械等产品加收25的关税。随后,中国商务部发布针对美国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这标志着新一一轮中美贸易战的开启。

    9月17日特朗普称,将对产自中国的2000亿产品加征10关税,1周后的9月24日生效。这一税率实行到年底,2019年1月1日起税率将提高到25。特朗普还称,如果中国采取报复行动伤害“美国农民和其他产业”,美国将对中国产2670亿商品加征关税。而征税原因则仍直指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比如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

针对美方新一轮关税,中国商务部早在8月3日已表示,对美国持续违反国际义务对中国造成的紧急情况,为捍卫中方自身合法权益,中国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5不等的关税。最终措施及生效时间将另行公告。中美贸易战升级。

(摘自至诚财经网2018-9-18日讯,有删改)

材料二:中国经济迅猛崛起。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宇宙史无前例的巨额外汇储备,截至2018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428亿美元,史上最高达到4万亿;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人民币已成为世界贸易第二大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正在逐步推进;中国开始成为全球经济、贸易、金融规则改革或制定的重要参与者或主导者,主要表现可以通过G20,“一带一路”以及亚投行的建立看出。美国近几年贸易赤字大幅上升,其中中国因素占比近7成,2017年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为1.87万亿,比2016年增长13。中国对美国的巨大贸易顺差,可能是导致贸易战的直接原因。

    出于国际政治和地缘战略的考虑,特朗普上台以来,颁布了不少政策,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更多的是掀起了“革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修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将中国和俄罗斯列为全球战略对手,尤其强调中国是全球秩序的“修正主义者”。也就是说,中国   的崛起,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所以,中美贸易战是由中美贸易顺差导致的,本质上是美国为了维系其霸权主义(政治、经济霸权),遏制中国发展,削弱中国经济实力的小规模试探性战役。

(摘自:汤姆南瓜(中美贸易战背景及趋势分析》2018-04-08,有删改)

材料三:中美贸易冲突深层次根源一是现存经济金融秩序的“特里芬难题”,不得不需要不定期进行剪羊毛。后牙买加体系中,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输出货币和购买力,新兴经济体则作为全球制造中心,输出生产力,并与资源提供国一道将过剩的储备购买欧美货币资产。但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样,后牙买加体系仍然存在“特里芬难题”。解决的办法是不定期给新兴经济体剪羊毛,如伊拉克战争、亚洲金融危机、日本广场协定等。

    二是新兴国家产业链向上迁徙,全球化已经损害了发达国家利益。随着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不断增长、中产阶级壮大和快速的城市化,来自新市场的开放、贸易增长、高投资率、城市化以及技术创新推动了全球经济增长的超級周期。2014 年,新兴经济体贸易占全球比重为 52.59 (副除欧盟间贸易),而199年仅为19,预计到2030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 GDP 中的比重将从当前的38升至63。

三是美国资产负债比例提高,且资产中房地产与股票占比高,需要一个对外强势的美元,对内较低的利率。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1960 年,美国资产总额 49783 万亿美元, 负债 23268 亿美元,资产负债率为 46.74 ;2015 年资产上升至 2889828 亿美元,资产负债率提高至 65.69 ,其中资产结构中,金融资产由 55.6 升至 72.5 ,占比一半为股权和股票, 而非金融资产中四分之三为房地产。

(节选自:搜狐财经《中美贸易冲突的深层次分析: 原因与影响》2018-05-28)

注释①: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形成悖论。这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被称为 “特里芬难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

    “‘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100亿倍,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霆、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大连光源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里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记录。

    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

(《中国科学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编制本规划。

    ——(摘自2019年2月18年《粵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材料二:世界四大湾区

   

    世界四大湾区2018年经济数量对比分析

   

    ——(资料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WIND,地方政府统计局)

    材料三: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世界500强聚集,民营企业多,人均GDP是全国的2.5倍。对外贸易总额、利用外资总额等重要经济指标已和国际三大湾区处于同一行列。

    大湾区有三大天然良港,按货物吞吐量算,深圳港排世界第3、香港排第5、广州港排第6;大湾区是铁路、航空的重要枢纽,交通方面有堪称世界奇迹的港珠澳大桥,香港和广东也高铁相通。可以说,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空港群以及高速、轨道系统等快速交通网络,有泛珠三角区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腹地,是世界物流量最大区域。

    国家将广一深一港科技创新走廊定位于世界级创新中心主要承载区。据统计,大湾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89万家,居全国第一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56%,深圳市R&D比重超过4%,有华为、腾讯等世界级创新企业。大湾区还是中国国际化水平最高和全球投资最活跃区域之一。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澳门正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一国两制、CEPA、粤港和粤澳合作机制已运行多年,目前香港与内地之间每天有近70万人次跨境往来,世界上没有两个城市之间如深港一样,跨境往来成为工作生活的常态。粤港澳大湾区11城区位分工明确,特色明显,优势互补。

    ——(摘自《粤港澳大湾区:起点、痛点与奇点》来源:中国网2018-07-03)

    材料四:粤港澳三地属于不同关税区域,由于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的差异,各类要素难以实现完全自由流动,一些领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湾区城市群之间资源整合相对不足,发展协同效应尚未充分显现,长期存在“龙头之争”。在一国两制条件下,让湾区城市形成“融合”发展态势,破除行政和制度壁垒,让要素顺畅流动,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有机整体以提升效率、释放更强功能,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摘自《大湾区2035年目标来了》,经济观察报,2019年2月18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结束。”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回乡记

江子

五十多年前,我的伯父曾水保高中毕业,考入了一所地区主办的四年制中专学校。在四年的时间里,伯父担任了学生会文体部部长之职,并且品学兼优。对这样优秀的学生,人人都认为会有一个好前途在等着他。那时正当少年的共和国百废待兴,伯父这样优秀的年轻人,正是国家基层最需要的人才。

可是伯父做了一个让无数人无比遗憾的选择,回家当了农民。究其原因,乃是伯父有一个极其迂腐、 固执的父亲。是他在伯父念书的四年时光里,不断地催促着他回乡。随着伯父临近毕业,这种催促更是一日紧过一日。

那条联系着故乡与远方的无名公路应该依然记得他回村的景象:他挑着书箱,踉踉跄跄地在路上走着。由于走了几十里远的路,他全身都浸在了汗水里,湿漉漉的头发紧贴着前额。他的步履是这个年龄所不该有的沉重,好像此行的目的地不是他的家乡,而是一个举目无亲、前途未卜的异乡。

伯父一回到村里,就加入到村里的集体劳动。这个学习优秀的中专生,也是一个干农活的好手,抄犁打耙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他像个真正的农民那样,在田地里肩挑手提,挥汗如雨。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伯父看起来就跟真正的农民没什么两样了:他原本白皙的肤色变成了跟乡亲们一样的酱紫色,原本洁净的衣服沾满了泥点与灰尘。他的手上布满茧子。他的裤脚从早到晚都胡乱挽起,腿上总有泥巴。如此形象的伯父,哪里还有一丁点儿读书人的样子?

可只有伯父知道,他没有一分钟忘记自己是一名读书人。他依然对远方怀着最初的信念。他从未停止读书。每到夜晚,不管自己多困、明天的活儿多重,他都会打开书本阅读。那是他从学校带回来的教材,以及已经在城里上班的同学给他捎来的新书。他在一盏脏兮兮的煤油灯下阅读。夜色无边,伯父在灯光下阅读的样子,如同茫茫大海中拒绝沉沦的岛屿。

村庄的灌溉平常依靠的是全村勒紧裤带置办的一套电力设备,这设备就安装在离村庄几百米远的赣江边一个叫排灌站的小屋里,由专人掌管。设备运转了好几年,从来也没有出过故障。可这年夏天,设备的发动机停止了转动,直接探进赣江的长长的铁管黑如深渊,抽不出哪怕一滴水。

天气炎热,烈日当空,万里无云,蝉叫得人心烦意乱,整个天地间干得仿佛擦根火柴就可以点着。想靠老天下一场暴雨来解渴毫无可能,想靠村里水量不多的几口井也不可能。农业讲究时令,如果不能在立秋之前把田地抄耙开来,把秧苗栽下去,晚稻就会大面积减产,全村人的口粮就会成为问题。立秋一天天逼近。村支书孔明清急得满嘴泡,可村里半桶子水的电工满手污黑却毫无办法,他的嘴里嘟嘟囔囔,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无措和焦虑。

有人向孔明清推荐了伯父。伯父穿过孔明清狐疑的目光来到了机器面前。他用耳朵听了听里面的动静,然后将一把起子十分果断地伸向了机器的某个部位。只几分钟,机器就迅速恢复了正常,原本黑洞洞的排灌管口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哗哗哗地往外冒着水花。

设备的成功修理让伯父在村里名声大振。可这对伯父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他在学校学的就是农机专业。

事后,村支书孔明清毫不犹豫地把村里最重要的财产——赣江边排灌站的钥匙交给了伯父,同时交给他的,还有村庄整个电力系统的维护权责。

从此伯父经常一个人待在赣江边的排灌站小屋里。他甚至在小屋里放置了一张小床,夜里也常在那里睡觉。他的理由是,排灌站的设备需要看管,村里把这么大的事儿交给他,责任如山,他得时不时地守在那里。

而真相不过是伯父想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他要读书、思考。他要独自理一理自己凌乱的心。他要好好想一想,几年的乡村生活是不是已经把他的心磨起了茧? 他要问问自己,他离开村庄到远方去的信念,是不是依然强烈。

伯父经常在月光下走出排灌站,看着不远处那条进出村庄的唯一的路。它如此简陋,坑坑洼洼。它两旁的草丛污秽而蓬勃。可是在伯父眼里,它是可以将他射向远方的一支响箭,是可以渡他到理想彼岸的一根苇草。它的不远处就是繁华的小镇西沙埠,也是千里赣江的一个古老码头。那里岔道众多,可以通往县城、市府、省城,乃至无数有名和无名的远方。伯父会在月光下望着这条仿佛可以通向云端和天际的路,历数这些年来从这条路上走出村庄的人们:他的堂叔曾文治去了武汉; 住在村中心礼堂边的地理先生孔冠德老人的儿子孔三豆,因为考学去了衡阳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 住村北边的刘令香因为当兵提了干,复员在县公安局当了公安; 他的另一个堂叔曾学易,当兵去了鄱阳,后来做了一名狱警; 与他家毗邻的曾昭明,也是通过当兵去了新疆,成为村里走得最远的人;村中心井边的刘学稷,因读书成了整个吉安地区知名的教书先生,成为学问深厚、人人敬重的儒者……

皓月当空,不远处的下陇洲村阴影重重。伯父背后的赣江在月光下如水银泻地,美丽得惊人。可伯父几乎没有看一眼的心思。他只是反复盯着那条路。他要时时守着这条未来可以渡他远行的路。他担心自己一转身,它就消失不见,从此自己的未来无可凭依。

简陋的排灌站悬浮在赣江边,仿佛一座因害怕失足落水而紧紧扒住堤岸的小小孤岛。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所谓数字人,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 2022年,数字人大量涌现,除了“天妤”,还有新华网的“筱竹”、浙江卫视的“谷小雨”、敦煌研究院的“伽瑶”、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等,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
作为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虚拟数字人将传统之美与科技之美有机融合,打造出全新的 IP形象。比如,“天妤”的设计以传统飞天和唐代女俑为灵感,她衣袂飘飘,妆造典雅,发型设计是“双环望仙髻”,是在史料基础上参考唐代出土文物设计而成;妆容上使用的黛眉、斜红、莲花形花钿、桃花妆容,则还原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女俑妆容。通过对虚拟数字人外在形象的打量观赏,观众得以与中华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亲密接触”。

数字人的设计制作并非易事,既需要技术支撑,又需要文化打底。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整理、应用、传播的过程。比如,为了让“苏东坡数字人”贴近苏东坡的原貌,中华书局在容量超过 70亿字的古籍大数据中心进行海量搜索,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关键词精准抓取到一批涉及苏东坡容貌形象的古籍文本数据。同时,又通过图像搜索技术,抓取了由宋至清涉及苏东坡的100余幅画作,既包括苏东坡的单人画像,又包括如“西园雅集”“赤壁”等主题的群像以及若干石刻画像拓片等,从而初步形成对于苏东坡容貌形象之“古籍真实”的把握,然后再由权威专家进行系统校验,确定下来超写实“苏东坡数字人”的每个细节。由此观之,“苏东坡数字人”的设计制作过程,完全是一次对苏东坡主题古籍文献、艺术作品的整理和研究。由于这种整理和研究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应用性”,所以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非像纯学术研究那样,研究成果大都只能存在于论文中。

数字人要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效发挥作用,可以始于颜值,但最后还是要终于价值,因为人们开发数字人,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使用。如在传统戏曲领域,数字人的身影也越来越活跃。京剧领域已出现“梅兰芳孪生数字人”,粤剧界已诞生粤剧数字人“小勤”,而“秦筱雅”则是秦腔数字人的代表。“梅兰芳孪生数字人”甚至还现身梅兰芳大剧院,并与台下观众深情互动:“距离我上一次登台已经过去了 60多年,没想到我们又重逢了。”那一刻,数字人不仅复原了梅兰芳先生的形态、声音及面部表情,也让人看到了传统戏曲振兴的希望。

数字人让大量文化瑰宝重新“复活”,以科技手段让传统文化走进烟火生活,焕发青春活力。可是,数字人建设毕竟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其中,内容生态是制约数字人发展的最大瓶颈。虚拟世界中的“你我他”,即使只是存在于数字空间中的化身,也需要现实生活内容作支撑,需要“故事”来引流。唯有如此,数字人才能既拥有好看的“皮囊”,又拥有丰满的“灵魂”。

比如,中华书局的“苏东坡数字人”,只有容貌形象的“物理真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实现“精神真实”。为此中华书局专门建设了“苏东坡专题数据库”,并陆续开发了多个维度的“苏东坡主题知识图谱”。依托数据标引体系,可以生成各个维度的知识图谱,相当于将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与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翻译成一张彼此关联的数据网络,并将其放进“苏东坡数字人”的脑中,从而为“苏东坡数字人”凝神。下一步。中华书局将加强对“苏东坡数字人”的人工智能训练,以为其“赋魂”,从而让“苏东坡数字人”真正像苏东坡一样去认知、思考、表达、行动,最终实现苏东坡在数字世界的“复活”。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入并重构升级歌舞、影视、戏剧、文博等多个文化行业。数字人的产生和应用,是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我们无法预判数字人未来会走向何方,但我们还是希望大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新概念,拥抱新技术,将基础夯实,立足文化本体的价值属性,共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时代进程中,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俞国林、王建《数字人: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

文本二:

面对多才多艺的“数字人”,有人开始担心: AI连极需创作能力的画画都会了,那还有什么是它们不能的?将来像记者、画家、作家等是不是要失业了?

实际上,这种担忧大可不必。毕竟,人工智能的目的不在于替代人类,而在于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创造出更大价值。人类科技的进步史,其实就是一部“代替”史。从机械帮助人类劳动,到电脑帮助人类收集、查询、筛选、整理、分析信息,这些改变本质上就是科技与生俱来的功能,也是它之于人类的意义。因此,人类也在不断地探索,力图以人工智能来解放更多的生产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吴汉东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未来人类社会将会有 60%的职业、30%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被取代的岗位有客服、秘书、翻译、会计、交易员,还有仅仅从事法律咨询的律师”。这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种“取代”,谨慎而乐观地对待人工智能,而不是逃避,或者“回到过去”。

因为,你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能够被 AI替代的文字工作,大都具有重复性、有相对的标准答案、流程相对固定、有具体的规则。这是件好事,它可以极大节省一些机械的、重复的文案工作,把人的双手从电脑前解放出来,不仅有利于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创作更有价值的东西。

(摘编自《如何看待“数字人”的多才多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