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2018年高考语文适应卷
良心比天才更难得。——(法)巴尔扎克
每一颗良心在某个地方都有一个开关。——(英)大卫·米切尔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德)马克思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当年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述了一个安宁和乐的世界,称之为桃花源,然而他并没有留下这个地方具体地点的描述,只以“无问津者”结尾,这个描述在1600年后引起了争论:哪里才是桃花源“正宗”?近日,重庆酉阳县高调推介县境内的桃花源景区,并以排他性的姿态,公开宣布酉阳桃花源的“正宗”性。此举随即引发同样主打“桃花源”牌的湖南桃源县反击。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桃源县多位政府人员称,重庆酉阳涉嫌“炒作”,桃源县才是“正宗”。
你如何看待这场“‘正宗’桃花源之争”?请根据材料阐释你的看法与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②群居不倚,独立不惧。——苏轼《墨君堂记》
③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新青年》
身处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这三位先贤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①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黄帝内经》
②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东汉·班固《汉书·伍被传》
事物的发展总会经历一个阶段,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高明的大夫能够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中把握人体的生长规律,从而做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而普通的医生只能被动地应付疾病。这也是我们时常提到的把握历史规律和大势的道理,“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真正的大智慧。
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怎样的体验?产生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包含的意思,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99年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基础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像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中的众多文物和语言文字运用Ⅱ中的秦腔,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校刊准备开设“文化遗产”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具体方向包括以下三种:
1. 向读者介绍一项文化遗产。注意避免过于形式化的说明文风格,应注重其人文内涵;不必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出。
2. 陈述某一项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在此基础上,谈一谈对它的保护与传承。
3. 通过讲述你与某种文化遗产的故事,来展示这项文化遗产的魅力。
请选定一个方向完成文章写作。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