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6 变色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坏家伙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将军家的厨师来了,问他好了——喂,普洛诃尔!过来吧,老兄,上这儿来!瞧瞧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

    “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的。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他哥哥却喜欢。”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是来住一阵的。”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1)、奥楚蔑洛夫时而脱大衣,时而又穿上大衣,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奥楚蔑洛夫前五次断案都是以狗是否归属将军为判定依据,若文章就此结束,而不写狗是将军哥哥的这一部分,在表现主题上有什么不同?
(3)、文中“哦!”表现了奥楚蔑洛夫的什么心态?
(4)、文中反复描写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对赫留金态度的变化,刻画出其怎样的典型性格?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一碗馄饨
      ①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饭?”“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了,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给我煮馄饨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不要我回去!”
       ⑤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到:“孩子,你怎么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给你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几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 女孩愣住了。
      ⑦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菜都要凉了!”
      ⑧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①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②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③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④1959年,我被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时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⑤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进门就发出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子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地生活。父亲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⑥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为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⑦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眼睛

    黄昏,诗人常到湖边公园寻找灵感。公园有几排长椅,一对对亲密偎依的情侣给美丽的日落景观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情调。诗刊上便常出现这位诗人写的爱情诗。

    一天黄昏,一条长椅上出现了一个长发姑娘。她的背影看上去很美。别的椅子上都是坐着一对,形单影只的她自然引起诗人的注意。于是诗人就朝她走了过来,这才发现她有一双好美的眼睛:似清泉、似山溪、似月光下的水波……①______

    姑娘端坐着一动也不动,神色沉静,似陶醉在日落的美景中……诗人回去了,就写了一首关于她眼睛的诗。

    此后,诗人每天黄昏都到公园去,那姑娘也总是端坐在那儿。诗人感觉到自己心里已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终于,他控制不住自己了,让自己写的有关她眼睛的诗做媒,去和她相识。

    然而,姑娘的话让诗人大吃了一惊——“其实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我是个盲女。”诗人不信。“我何必骗你。”姑娘认真地说。诗人心里的渴望很快退潮般消失……诗人好久没再去公园。

    一个月后,诗人又到公园去。那姑娘还是坐在那儿,只是身旁多了个英俊的小伙子。那个小伙子搂着姑娘的肩头,很亲密,诗人不由自主地走过去……

    “我是个盲人,你不后悔?永远不后悔?”小伙子回答:“我就是你的眼睛!”

    听了这句话“我就是你的眼睛”,②_______ , 好诗!

    然而,诗人并没用笔把这首诗写出来,只是默写在他心里。

    诗人又好久没有到公园去过。当他再一次去公园见到那姑娘已是三个月之后。那天,黄昏的景色很美:燃烧的斜阳,朦胧的远山,展翅的白鹤,平静的湖水闪着金光……可是,姑娘身旁却没了那英俊的小伙子,诗人怀着一种异样的心情走了过去,发现在姑娘俊俏的脸上有两道泪痕。

    “你……怎么啦?”

    “你,你是谁?”姑娘问。

    “我是那个……诗人。你男朋友呢?”

    姑娘沉默了一阵,才开了口:“车祸……死了。两个月前,我们去登记结婚,为了救一个小孩,他……”③_________ , 然后在姑娘身旁坐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诗人终于鼓起了勇气,说“我愿意……做你的眼睛。”“我有眼睛。”姑娘顿了一下,接着说,“他临死前,要求医生把眼角膜移植给我,手术成功了。是他给了我一双眼睛……”从此,诗人不再写诗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还乡

路遥

    ①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②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③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儿再走。

    ④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了!”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⑤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⑥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⑦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⑧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⑨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

    ⑩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⑪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⑫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透着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⑬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⑭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

    ⑮慢慢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

    ⑯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

    ⑰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

    ⑱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

    ⑲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岔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从县城回来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分手的。现在他们却永远地分手了。他也想起,当他离开村子去县城参加工作时,巧珍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送他的。现在他回来了,她是再不会来接他了。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他用两只手蒙住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他嘴里喃喃地说:亲爱的人!我要是不辜负你就好了。泪水立刻像泉涌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来了。

(选自《人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袁隆平的“寻梦园”

①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②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三十五亿多亩,增产稻谷三千五百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三千五百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③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邀游;风云市场上,以他的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④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⑤“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流畅 , “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

⑥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⑦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⑧“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中最成功的一课

①落日余晖,晚霞醉人,沧桑的背影渐渐拉长,在他的影子里,我亦步亦趋。

②高二那年,父亲从乡里的中学调到镇上教书。当时交通不太方便,每天唯一一辆途经村子的中巴车通常都在父亲下班前就发车了。为了解决交通问题,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当时正值暑假,几天下来,我骑摩托车的技艺已经很娴熟了,可父亲始终不能独立驾驶它。那时父亲的上课任务很紧,他提议暂时由我载他到镇上,下午4点半的时候再到约定的地方去接他回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③那天,我把父亲送到了镇上,并说好下午准时去接他。我回家后复习了一些功课,然后邻居家的兄弟就约我去打牌。因为离接父亲的时间还有好几个小时,我便沉浸在打牌的乐趣之中了。等我意识到时间不早的时候,已经是下午6点,加上路上的时间,我整整迟到了两个小时。

④我想,父亲如果知道我一直在打牌的话一定会非常生气,于是我决定撒谎。当我把车骑到了我们约定的地点时,父亲正坐在一个角落里耐心地等我。我告诉他我本来是想尽可能快地过来的,但是车出了毛病,修车耽误了太长时间。父亲抬起头看了我一眼,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时他看我的眼神;他直直地看着我的眼睛,刀光一闪,一抹锐利冷冷扫过来,我不由一哆嗦,想躲避他的眼神。忽地,他的眼神黯淡颓败了,眼珠停滞不动,眼眶里蒙上一层雾气,似有散不尽的疑惑和忧郁。我慌了,不知道怎么办,沉默了一会儿,他转过头,不再看我。

⑤“对于你认为你必须对我撒谎这一点,我感到非常失望,儿子。”

⑥“您在说什么呀?我讲的是实话!”

⑦父亲又一次看了我一眼,“当你没有按时出现的时候,我就打电话问你的妈妈是否是车出了问题,她告诉我你一直没在家,可6点钟左右她却听到邻居家有摩托车启动的声音,所以,我断定摩托车根本没出任何毛病。”

⑧一种负疚感顿时袭遍了我的全身,我无奈地承认了我去邻居家打牌的事实以及撒谎的原因。父亲专心地听着,一阵悲伤掠过他的脸庞。

⑨“我很生气不是对你,而是对我自己。”父亲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说,“我已经认识到,作为你的父亲,我其实真的很失败。如果这么多年我对你的教育使你仍然认为你必须对我撒谎的话,我必须深刻地做一次反省。为什么我的儿子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不能跟他的父亲说真话?我现在要走回家去,算是对这些年来我对你教育不成功的惩罚!”

⑩“但是,爸爸,从这儿回家有整整15里路,再说天快要黑了,你不能走回去!”我的劝阻和道歉,以及我后来所有的语言都是徒劳的。我无法让父亲坐上我的车。

⑪父亲在尘土弥漫的道路上走着、我推着车紧紧地跟着他,看着他微驼的背影。在乡道上显得瘦小无助,肩不宽,膀不圆,他径直走着,步履蹒跚,不知是生气还是疲惫,脊背微微颤抖着,衣衫在夏风中凌乱。

⑫父亲在尘土弥漫的道路上走着,我推着车紧紧地跟着他,看着他微驼的背影,我想起了朱自清在《背影》中描写的父亲,他们是多么相像啊!他们的付出不仅仅是为了把我们养育成人,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他们希望看到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⑬我怀着无限的懊悔,希望父亲可以停下来,坐上我的车,可是他始终没有回头看我一眼。一路上,我一直在告诉他我是多么难过和抱歉,但是他根本就不理睬我只是继续沉默着,思索着,行走着。脸上写满了痛苦。整整15里路,我一直跟着他。这是我生命中最痛苦的旅程,我将永远不会忘记父亲那忧郁的眼神和让我记忆一生的背影。

⑭这是我曾有过的最难过,最病苦的经历。然而,这同样是我生命中最成功的一课。

(选文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