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检测试卷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而衰(第二次) B、吾妻之我者,私我也(美丽) C、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 D、先帝之灵(祭告)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掇:采摘。②刻露:刻削裸露。③本:描绘。④安:安享。⑤幸:有幸。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乙】论修河第一状(节选)

[北宋]欧阳修

    臣伏以国家兴大役、动大众,必先顺天时、量人力。谋于其始而审,然后必行,计其所利者多,乃能无悔。伏见比年以来,兴役勤众,劳民费财,不精谋虑于厥初,轻信利害之偏说,举事之始,既已仓惶,群议一摇,寻复悔罢。臣不敢远引他事上烦圣聪只如往年河决商胡是时执政之臣不慎计虑遽谋修塞。科配一千八百万梢芟 , 搔动六路一百有余州军,官吏催驱,急若星火,民庶愁苦,盈于道涂。或物已输官,或人方在路,未及兴役,遽已罢修。虚费民财,为国怨,举事轻脱,为害若斯。 虽既往之失难追,而可鉴之踪未远。今者又闻复有修河之役,聚三十万人之众,开一千余里之长河,计其所用物力,数倍往年。 当此天灾岁旱之时,民困国贫之际,不量人力,不顺天时,臣知其大不可也。

【注释】①北宋建朝以来,黄河灾患频发,此时朝中众臣提出“塞商胡,开横垄”的“修河奇策”,欧阳修为此上疏治河之状。状,文体的一种,用于陈述事件经过或人的事迹。②伏:多用于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词。③河决商胡:黄河曾经在商胡(今河南濮阳)发生决堤,修塞治河,最终无效。④科配:指官府摊派正项赋税外的临时加税。⑤梢芟(shān):树枝、芦荻之类的防汛护堤材料。

班级组织“山水游记类古诗文”阅读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参与。

材料一:

始得西山宴游记

唐·柳宗元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榛莽 , 焚茅筏 , 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注释】①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②榛莽:泛指灌木杂草。③筏:草叶茂盛。④箕踞: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形似箕斗。⑤衽席:古时的睡席。⑥垤:小土堆。⑦培塿:小土山。

材料二: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①苏轼贬谪儋州,于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得以渡海北归。②鲁叟:指孔子。③桴,小筏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