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湖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下列句子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学识渊博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B、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幼,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没有地位高低,没有年长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C、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在那些空闲的时候,(我)就缓慢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玩。 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那么胜败存亡的道理,应当能够与秦国相抗衡,结局就很容易判断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周忠介公遗事
汪琬
    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万历中进士,历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告归。
    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故给事中嘉善魏忠节公忤忠贤,被逮过苏,公往与之饮酒,三日,以季女许嫁其孙。忠贤闻之,恚甚。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
    而会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与故应天巡抚周公起元及公有隙,追劾起元,公姓名其中,遂遣官旗逮公。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比宣旨公廨,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及道府以下皆在列,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诸生王节等直前诘责一鹭,谓:“众怒不可犯也。明公何不缓宣诏书,据实以闻于朝。”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奸语谢之。诸生复力争,稍侵一鹭,一鹭勃然曰:“诸生诵法孔子,知君臣大义,诏旨在,即君父在也,顾群聚而哗如此!”巡按御史见诸生言切,欲解之,乃语诸生曰:“第无哗!当商所以善后者。”众方环听如堵,官旗见议久不决,又讶抚按官不以法绳诸生也,辄手锒铛擿之地有声,大呼:“囚安在?”且曰:“此魏公命,可缓邪!”众遂怒曰:“然则伪旨也。”争登阑楯,奋击官旗,官旗抱头东西窜,或升木登屋,或匿厕中,皆战栗乞命,曰:“魏公误我”有死者。巡抚幕中诸将率骑卒至,或拔刃胁众。众益怒,将夺刃刃一鹭,备兵使者张孝鞭卒以徇,始稍定。或谓公盍返私室,公不可,遂一鹭署中。
    是日也,他官旗之浙者,道胥门入城,强市酒肉,瞋目叱市人。市人复群殴之,走焚其舟,官旗皆泅水以免。
    一鹭惧,召骑卒介而自卫,夜要御史上疏告变,檄有司捕民颜佩韦等十余人系之。越八日,公竟就逮。既至京师,下诏狱,坐赃拷掠,瘐死狱中。而忠贤复旨杀佩韦等五人。
    崇祯元年,忠贤败。公之长子茂兰刺血上书白公冤,诏赠太常寺正卿,谥忠介,予特祠。
(选自《元明清文选》,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瑭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 , 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 , 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①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

(《辽史·张砺传》)

【注】①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加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惠王,楚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彼苟然,然后可也。”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倍徙 , 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今士坐而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徙,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不若商人之也。”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子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思者,是犹舍获而攈粟也。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注】①倍徙:倍,指一倍;徙,指五倍。②日者:古时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王衍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是曰】管子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未者视之往。”古语曰:“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

【非曰】《吕氏春秋》曰:“夫人以食死者,欲禁天下之食,学矣;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矣;有以用兵丧甚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会。

材料二:

【是曰】韩宣王谓接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简公两用田成、阔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其党:其力察者,又于外权。群臣或内树其党,以擅主命;或外为势交,以裂其地,则王之国危矣。”又曰:“公孙衍为魏将,与魏相田编不善。季文子为衍说魏王曰:‘独不见夫服牛骖骥乎?不可百步。今王以衍为可使将故用之也而听相之计是服牛骥之道。牛马俱死而不成其功,则王之国伤矣。愿王察之。”

【非曰】傅子曰:“天地至神,不能同道而生万物;圣人至明,不能一检而治百姓。故以异政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虽有相害之物,不伤乎治体矣。水火之性,相灭也,善用之者,陈鼎釜乎其间,爨之者之,而能两尽其用,不害也。天下之物,为水火者多矣。何忧乎相害?何悲乎不尽其用也?”

材料三:

班固云:“昔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诸家之术,蜂起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说,取合诸侯。其言虽 , 髻犹水火相灭,亦能相生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此之谓也。

(以上材料均节选自《正反经·是非》)

【注释】①服牛骖骥:指牛和马共同拉一辆车,其中牛居中驾辕,马在车辕两旁拉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