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药引
薛芬
①吴神医病了,差一味药引。
②三天前,吴神医六十大寿,喝得正高兴,眼前一黑,直直栽倒在地。徒弟取出一张药方,按方抓药煎好,喂了下去。半个时辰后,吴神医醒了。
③药方是吴神医早就写好的,交给徒弟收藏。一年前,吴神医诊出自己有病,多次调整,才定下这副救命的方子。吩咐徒弟,万一他有意外,照方抓药。
④连吃了三天药,吴神医活动自如,就是胸口总有一口气化不开。他知道差了一味药引,可翻遍医书也找不出是什么。
⑤精神略微恢复了些,吴神医踱步到书房,拿起桌上一本手札。皮革封面颜色斑驳,靛蓝色几乎完全褪去,右下角磨得比纸还薄。这是师父写的行医笔记。
⑥四十年前,吴神医和师兄白葛一起学医。学成出师时,师父安排了一场比试,获胜者得到师父的行医笔记。
⑦师父以行医笔记为彩头,令吴神医寝食难安。他和师兄医术不相上下,可来看病的人都愿意找师兄,甚至称师兄是“小神医”。吴神医想不明白,更不服气。他一定要赢了比试,得到行医笔记,让自己扬眉吐气。
⑧比试分三场,前两场闻香辨药和对症下药,两人旗鼓相当,关键就在第三场金针刺穴。师兄指弹飞针,可谓出神入化。比赛即将开始,吴神医思索着,怎么能赢过师兄。一时没注意脚边的台阶,失足摔在台阶上。吴神医仍旧在出神,只听见耳边有个声音在说:“手腕没伤着吧?如果伤着了,就跟师父说改天再比!”
⑨手腕?手腕!
⑩吴神医搭着师兄的手站起来,站稳后又一个趔趄倒下去,整个人压在师兄的右胳膊上。比试中,师兄金针刺穴失了准头,输了。师兄没有向师父提起手腕受伤的事,吴神医也没有提。
⑪吴神医赢了比试,匆匆辞别师父,回到家乡,凭借所学医术,成了远近闻名的神医。师兄远走他乡,再无音讯。
⑫“要是师兄肯帮忙,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可是,我又怎好……”
⑬吴神医叹了口气,他想起分别时,师兄说他有个症候在身,需早防治,否则日后会成大病。当时吴神医没有放在心上。一年前,他发觉手臂时有麻木,诊脉后,才知道师兄说的是实情。
⑭家人来报,有人来送药引。
⑮吴神医一惊,大步向外走。远远看到来人身形,吴神医脚下好似上了铁链,一步一步慢下来,等到看清楚对方样貌,索性转身回去了。
⑯那人到了厅上,吴神医端着茶碗,慢慢地用茶盖推着茶叶,也不抬头,也不让座,也不奉茶,问:“听说先生来送药引?”
⑰那人也不介意,恭敬地答了一声“是”,就垂手立着。
⑱“药引在哪儿?”吴神医呷了一口茶,仍是不抬头。
⑲“请前辈借行医笔记一用!”
⑳吴神医猛地抬头,手里的茶碗没拿稳,洒了一身水。他审视着眼前的人,来人年纪三十上下,脸色白白净净,只是眼圈发青,胡茬儿丛生,头发散乱,乌青鞋面上浮着一层灰,鞋底边沿还沾着干泥。
㉑吴神医让了座,命人奉上茶,才问:“先生怎么称呼?”
㉒“晚辈乔木。”那人恭敬回了话,侧着身子坐下。
㉓“先生说送药引,和行医笔记有什么关系?”吴神医盯着乔木,双手不由自主地握紧。
㉔“请前辈取出行医笔记,一切自然明了!”乔木坚持要看行医笔记。
㉕犹豫片刻,吴神医带着乔木来到书房。吴神医递过行医笔记,乔木双手捧过去,拿起书桌上的砭镰,沿着封面下缘,切开一道口子,从中取出两张纸。
㉖吴神医瞪大眼睛盯着乔木,瞪着他递过来的纸,手臂像是挂了百十斤的麻袋,抬了几次没抬起来。
㉗两张纸,一张是药方,一张是师兄的亲笔信:贤弟,当年愚兄断言弟有病在身,贤弟不以为然。原本不是大病,只是弟在比试后一直闷闷不乐,长此以往,必成大病。愚兄拟定一张方子,求师父做了这个封皮,将这信和药方一并封入。日后弟若发病,酌量加减,再有我弟子送来药引,服之可保无虞。
㉘吴神医看着药方,和他给自己开的一模一样。
㉙他问乔木:“白葛可是你师父?”
㉚乔木回道:“是。师父半月前仙逝了。师父这些年来一直记挂着师叔的身体病症,临终时还不忘记嘱咐晚辈继续时刻打听师叔的动静,一旦发病,即刻来送药引。”这话,如地雷轰鸣,震颤了千山万壑,又似春江潮水,余声连绵不绝。
㉛突然,吴神医觉得胸口胀痛,大叫一声“师兄——”一口鲜血喷出,向后倒下。
(选自《小小说月刊》10月刊,有删改)
【小说•故事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