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五第1单元第3课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同步练习题
时代 | 戊戌时期 | 大革命时期 |
评价 | 绅士为人民之代表 | 绅士为全民之公敌 |
地位 | 绅士为救亡图存之中坚 | 绅士为列强、军阀之基础 |
作用 | 绅士为社会进步之动力 | 绅士为革命之保障 |
目标 | 兴绅权以兴民权 | 打倒绅权以实现民权 |
关于绅士的“历史记忆”形成如此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
材料一
梁启超《时务报》 (1896) |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邹容《革命军》 (1903) |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
陈独秀《每周评论》 (1918) |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 “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 |
中外历史纲要(上) | 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 |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