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祐,字子集,勃海人也。祖展,太祖平中山,内徙京师,卒于三都大官。父谠,从世祖灭赫连昌,以功拜游击将军,赐爵南皮子。祐博涉书史,好文字杂说,材性通放,不拘小节。以祐招下邵郡群贼之功,赐爵建康子。高宗末,兗州东郡吏获一异兽,献之京师,时人咸无识者。诏以问祐,祐曰:“此是三吴所出,厥名鲮鲤,余域率无。今我获之,吴楚之地,其有归国者乎?”又有人于零丘得玉印一以献。诏以示祐,祐曰:“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宋寿’。寿者,命也,我获其命,亦是归我之征。”祖初,刘义隆子义阳王昶来奔,薛安都等以五州降附,时谓祐言有验。高祖从容问祐曰:“比水旱不调,五谷不熟,何以止灾而致丰稔?”祐对曰:“昔尧汤之运,不能去阳九之会。陛下道同前圣,其如小旱何?但当旌贤佐政,敬授民时,则灾消穰至矣。”祐又上疏云:“今之选举,不采职治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宜停此薄艺。唯才是举。又勋旧之臣,虽年勤可录,而才非抚人者,则可加之以爵赏,不宜委之以方任。”高祖皆善之。出为持节、辅国将军、西兗州刺史,假东光侯,镇滑台。祐以郡国虽有太学,县党宜有黉序,乃县立讲学,党立教学,村立小学。又设禁贼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盗发则连其坐。初虽似烦碎,后风化大行,寇盗止息。转宋王刘昶傅。以昔参定律令之勤,赐帛五百匹、粟五百石、马一匹。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淮徐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太和二十三年卒。太常议谥曰炀侯,诏曰:“不遵上命曰‘灵’,可谥为灵。”

(节选自《魏书高祐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 B、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 C、昶薨后/征为察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 D、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面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是古代爵位中的一等,西周王朝的诸侯封制,周天子为王,以下分封五等诸侯:公、侯、伯、子、男。 B、假有代理、暂任官职之义,“假东光候”即代理东光候的职位,署、权、行、除等字都包含相似的含义。 C、太学是汉武帝时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D、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等人,接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祐家世不凡,性格豪放。他的祖辈、父辈都曾身居官场要职:他自身广览经史,喜好文字杂说,做事不拘小节 B、高祐见识广博,善于预言。他能准确识出三吴出产的鲤,并据此预言这是刘想、薛安都等将率众来降的征兆。 C、高祐注重实才,推行教育。他建议高祖要改革选官任人制度,唯才是举:他在地方大力推行教育,建立各级学校。 D、高祐勇于谏言,政绩突出。他多次上疏陈事而且精于分析,获得皇帝的赏识:他治理的地方风化大行,安宁稳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水旱不调,五谷不熟,何以止灾而致丰稔?

②今之选举,不采职治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申锡字延之,魏人。自言唐代公元振之后。第进士 , 为晋陵尉。民诉弟为人所杀,申锡察其色惧而哭不哀,曰:“吾得贼矣,非汝乎?”执而讯之,果然。久之,知博州。州兵出戍,有欲胁众为乱者,申锡戮一人,二人,乃定。奏至,仁宗曰:“小官临事如此,岂易得?”即为御史台推直官,数上疏论事。鞫狱庆州。京东盗执濮州通判井渊,迁知州事,未阅月,悉擒凶党,斩以徇

    召为侍御史,遂知杂事。张贵妃追册、起园陵,张尧佐为使相,陈执中嬖妾杀婢,余靖引胡恢有丑行,高若讷引范祥启边衅,申锡皆奏劾之。屡诋权幸无所避,帝谓之曰:“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

    谍称契丹遣泛使,命体量安抚河北,还为盐铁副使。相视决河,坐讼李参失实,黜知濠州。帝明榜朝堂,称其欺诬,以儆在位。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

    种谔取绥州,申锡曰:“边患将自此始。”及谅祚死,请捐前故,听其子袭爵,且言曰:“二虏赖岁币甚厚,渝平岂其所利,必有以致之。但得重将守边,不要功生事,则善矣。”著《边鄙守御策》。以给事中致仕, , 年七十七。

(摘编自《宋史·列传八十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余青州书

(宋)苏洵

    洵闻之,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曰:“三以为令尹而不喜,三夺其令尹而不怒。”其为令尹也,楚人为之喜;而其去令尹也,楚人为之怒。己不期为令尹,而令尹自至。夫令尹子文岂独恶夫富贵哉?知其不可以求得,而安其自得,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嗟夫!岂亦不足以见己大而人小邪?脱然为弃于人,而不知弃之为悲;纷然为取于人,而不知取之为乐。

    昔者,明公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而为天下之名卿。当其盛时,激昂慷慨,论得失,定可否,左摩西羌,右揣契丹,奉使千里,弹压强悍不屈之虏,其辩如决河流而东注诸海,名声四溢于中原而磅礴于戎狄之国,可谓至盛矣。及至中废而为海滨之匹夫,盖其间十有余年,明公无求于人,而人亦无求于明公者。其后,适会南蛮纵横放肆,充斥万里,而莫之或救。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折尺棰而笞之,不旋踵而南方乂安。走明公岂有求而为之哉?适会事变以成大功,功成而爵禄至。明公之于进退之事,盖亦绰绰乎有余裕矣。

    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问而不知自止!达者安于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顾视四海,饥寒穷困之士,莫不颦蹙呕哕而不乐;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此二人者皆不可与语于轻富贵而安贫贱何者彼不知贫富贵贱之正味也夫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而忸于贫贱之辱者而后可与语此。

    今夫天下之所以奔走于富贵者,我知之矣,而不敢以告人也。富贵之极,止于天子之相。而天子之相,果谁为之名邪?岂天为之名邪?其无乃亦人之自名邪?夫天下之官,上自三公,至于卿、大夫,而下至于士。此四者,皆人之所自为也,而人亦自贵之。而令世之士,得为君子者,一为世之所弃,则以为不若一命士之贵,而况以与三公争哉。且夫明公昔者之伏于南海,与夫今者之为东海也,君子岂有间于其间,而明公亦岂有以自轻而自重哉?洵以为明公之习于富贵之荣,而狃于贫贱之辱,其尝之也盖已多矣 , 是以极言至此而无所迂曲。

    洵,西蜀之匹夫,尝有志于当世,因循不遇,遂至于老。然其尝所欲见者,天下之士盖有五六人。五六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今明公来朝,而洵适在此,是以不得不见。

    伏惟加察,幸甚!

(选自苏洵《嘉祐集》,有删节)

【注】①令尹子文:令尹,春秋时期楚国官名,位同国相。子文,姓斗,名谷於菟,字子文。楚国内乱,子文自毁其家,以纾国难。三次被免去相位,毫无愠色。②明公:对于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的尊称,此处指余靖,时任青州知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宋初,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剪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旬间民尽复业。开宝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祐,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兴国六年,因服丹砂遇毒,方奏事,觉疾作,遽出。至殿门外,饮水升余,堂吏掖归中书,已不能言,但指庑间储水器。左右取水至,不能饮,舆归私第卒,年七十。

    居正气貌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选自《宋史·薛居正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