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份(联考)试卷
材料一: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络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佛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材料 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斯大林于1944年10月9日晚在莫斯科会晤。两国首脑就巴尔干势力划分达成了秘密协定,即英国在南斯拉夫、匈牙利享有50%、在保加利亚享有25%、罗马尼亚享有10%、希腊享有90%的影响,其他部分归苏联享有。就在丘吉尔和斯大林在莫斯科谈判的同时,英国军队正开始在希腊登陆,并向北推进,却发现希腊左翼抵抗部队已在他们之前占领了所有城镇,(为了确保)英国在希腊的主导地位,解除了左翼抵抗部队的武装。在战后数年中,希腊一直站在西方一边。同样重要的是,在丘吉尔驱散左翼抵抗部队的战士时,斯大林保持沉默。这表明英苏有关巴尔干问题的秘密协议在当时是生效的、起作用的。
——摘编自《全球通史》《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苏关系》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