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之《四渡赤水出奇兵》同步练习
《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
奉陪郑驸马韦曲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绿樽】这里是好酒 【白发好禁春】满头白发的自己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他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他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小州读了《艾青诗选》中的《树》,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
今天读诗歌《树》,初读诗歌,觉得是一首写景诗,描写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再读诗歌,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其实是根须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①{#blank#}1{#/blank#},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的写诗的背景:1939艾青到湖南任教,感受到长期奴化的人们都为自己活,彼此没有联系,而诗人知道有些人在白色恐怖下还是有力量的。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②{#blank#}2{#/blank#}。
附:
树
一棵树,一棵树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它们的根伸长着
风与空气 在看不见的深处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