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滨州市集团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10月22日,长沙宣告脱离清廷
10月31日,云南宣告脱离清廷
11月3日,上海宣告脱离清廷
11月5日,浙江宣告脱离清廷
……
材料一 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政治界虽变迁很大,思想界只能算同一个色彩。简单说,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于是)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材料二《新青年》《新潮》所表现的思潮变动,趁着学生运动中社会心理的倾向,掀起翻天的巨浪,摇荡全中国。这一运动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人们不仅对祖国的命运充满忧患意识,并且勇敢地探索未来,一年内出版的刊物达四百种。第二年在全国就有了数目可观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并且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①武昌起义 ②二次革命 ③护法运动 ④护国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兴绝命黄花岗起义前夕,黄兴致绝命书与革命同志:“事冗,无暇通侯,罪过,罪过!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黄兴绝笔书
吾充吾爱汝(你,指他的妻子)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休(体谅)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着想),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摘自林觉民《与妻书》
注: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黄兴和林觉民身上体现出怎样的共同品质?结合所学说明黄花岗起义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武昌起义和全国独立形势图(如图)
(2)根据《武昌起义和全国独立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括号内填“正确”;你认为不正确,请在括号内填“错误”。
A.辛亥革命首先在湖北武昌爆发。________
B.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北方。________
材料三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两项辛亥革命的其它积极作用。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