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白洋潮》同步练习

下列对《白洋潮》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张岱与陈章侯、祁世培一行三人至白洋观潮。 B、从“稍近”、“渐近”、“再近”、“潮到塘”可以看出全文按照潮来时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 C、观潮一节,作者从视、听、触三个角度,运用精致的比喻的修辞手法,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写。 D、文章结尾,作者对先辈提出的潮头的形成原因提出了质疑。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楼船

家大人造楼,船之;造船,楼之。故里中人谓船楼,谓楼船,颠倒之不置。是日落成,为七月十五,自大父以下,男女老稚,靡不集焉。以木排数重搭台演戏,城中村落来观者,大小千余艘。午后飓风起巨浪磅礴大雨如注楼船孤危 , 风逼之,几覆。以木排为戙 , 索缆数千条,网网如织,风不能撼。少顷风定,完剧而散。越中舟如蠡壳,跼蹐篷底看山,如矮人观场,仅见鞋靸而已,升高视明,颇为山水吐气。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八》)

【注释】①戙(dòng):木船上系缆绳的木桩。②越中:指会稽,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③蠡:通“蠃”(luó)。螺。④跼蹐(jú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⑤靸(sǎ):小孩的鞋。

学习《〈世说新语〉二则》时,同学们觉得“咏雪”这一生活细节反映了魏晋文人的内心情感和生活情趣,就此展开了讨论。请你一起参与。

【甲】咏雪

【南朝】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

【注释】①吴均:南朝史学家、文学家。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知识分子只能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②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此处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③凝阶:凝结于台阶。

【乙】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丙】

宋陈善《扪虱新话·卷三》云:“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然当时皆以道韫之语为。予谓《诗》云:‘如彼雨雪 , 先’,‘霰’即今所谓米雪耳。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谓,固未可优劣论也。”

余嘉锡按:“二句虽各有谓,而风调自以道韫为优。”

(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注释】①陈善是宋朝文学批评家,著有《扪虱新话》,共十五卷。②雨(yù)雪:下雪。③维:同“为”。④霰(xiàn):白色不透明小冰粒。⑤余嘉锡:中国近现代文献学家,文史学家,著有《世说新语笺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