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2)、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3)、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B、“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C、“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D、因为“我”的命运和“花”的命运紧密相连。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芥菜。我挑过一回芥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芥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芥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癮,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辦金黄,再一辦,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单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种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未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扬子晚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题。

搭桥

    市幼儿园举办搭积木比赛,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当然,既然是比赛,就得隆重点不是。

    怎样才能隆重呢,请领导讲话?那些严肃的空话孩子们不喜欢。真正能让孩子们起劲的事儿,莫过于上电视了。

    好在不难,园长和台长一商量,就直播,园长曾经是台长的同桌,是台长想把她头发盘起的同桌。

    摄像机镜头下忙碌的孩子们,像炸了窝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有板有眼地忙碌着,没人望着镜头傻笑。他们都想搭出最漂亮的图案,最后能定格在大家心目中的图案。

    这些积木作品中,有豪华的宫殿,有漂亮的四合院,有欧式的教堂。还有……还有什么呢,主持人走到一组作品前,不知道该如何解说了。

    主持人眼前出现了三道积木搭成的圆拱。

    一个小男孩正怯生生地望着她

    主持人愣了片刻,还是把话筒递了过去:“能告诉阿姨你搭的是什么吗?”

    “桥,”小男孩不假思索地一指地面,“三座桥!”

    主持人笑了笑,如果说两座桥的话她还可以理解,那第三座能算桥吗,有那么微型的桥吗,它还没有两指长呢。

    “这是一个从乡下来的孩子。”园长说,“他爸爸是建筑工人。”

    “哦,”主持人来了兴趣,“能告诉阿姨为什么要搭三座桥吗?”小男孩看了看镜头,脸红得不行 , 他指着那个中号的桥说:“我家住在山坡上,四面环沟,一有雨下来,就不能出门。我想在沟上架座桥,把妈妈背出家门,让她看看山外面的世界。妈妈的腿不能动,一辈子没下过山。”

    主持人鼻子一酸,眼光移向另一座桥。男孩指着那座大号的桥自顾自说下去;“这座桥我想搭在山脚下的小河边,我们山里人出门都得靠一条渡船。那次我跟爸爸进城,渡船坏了,十几个过河的人等了两天两夜船才修好,大家又冷又饿,有几个小朋友还哭了……”小男孩顿了顿,冲主持人一笑。“不过,阿姨我没哭,真的没哭。”

    主持人点点头:“阿姨相信你没哭,那这个干什么用呢?”她用手指指那个不到两指长的微型小桥。

    “这个吗?”小男孩沉吟片刻,“我们对门邻居家的小妹妹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跟我下山玩,听爸爸说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我想把这座桥搭在她心脏上。”

    主持人不说话了,只是使劲将小男孩搂在怀里。小男孩给弄得莫名其妙,说:“阿姨,我对门的小妹妹太瘦小,这座桥搭在胸口会不会让她心里更疼呀?”

    “不,不会的。”主持人再也忍不住了,泪花溅落开来。

    当天的电视直播画面就定格在这三座桥上,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小男孩年底回家时,意外发现了两座桥架起来了,一座在山脚下的小河边,一座在自家门口。并且,小男孩还发现对门的小妹妹居然推着躺在轮椅上的妈妈一起在桥上等他。

    小男孩还小,他当时没听见主持人阿姨在直播结束前的一句话:“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搭建这样一座桥!”小男孩只记得在场的大人们都哭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

肖复兴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硬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地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我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可得好好孝顺呀……”

       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⑥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⑦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     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不在我那样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⑧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⑨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⑩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⑪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⑫妈妈,请您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⑬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选自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为了母亲的微笑》,有删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吹不掉的红榜

       ①上高二那年,我18岁。当时,在老师的心目中,我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扶不上墙的差生。其实我不是天生就是如此的。我读小学、初中的时候成绩还蛮好的。只是升入高中后,由于爸爸的去世,我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爸爸是镇里的老师。一次,爸爸为了救一名落水的学生,永远地离开了我和妈妈。

       ②爸爸的死,让妈妈成了镇里的临时工,专门负责打扫学校的教学楼。从此,我们家就位到了学校。母亲是农民,没有读过书,在学习上帮不了啥忙,只知道在生活上让我吃好穿好,平时回家啥都不让我做。所以,每次考试拿到成绩后,我第一个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母亲,不敢拿回家面对母亲的眼神。母亲问考试情况,我就只好含糊其辞地说:“考得不好。”母亲往往就会叹口气,说:“康娃,你爸走了几年了,妈现在就只有你,妈的希望就全部在你身上,你无论如何给妈争口气。”

       ③母亲的这些话,常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知道母亲也是望子成龙,想我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终于,在高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进了年级的前50名。名字终于上了学校的红榜。看着贴在教学楼前面墙壁上的红榜,我的心里不知是啥滋味。

       ④放学回家,我告诉母亲我上了红榜。母亲的脸上立即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忙说:“真的?快,马上带我去看看。”说完,母亲不顾锅里正炒着菜,把火一关,拖着我就往教学楼跑。看着红榜上我的名字,母亲的脸上满是喜悦的笑容。

       ⑤那晚,母亲的笑意一直挂在脸上。母亲很久没有这样笑过了。看着母亲的笑容,我的心里多少也感到好受了一些,不久就慢慢地沉入了梦乡。要到天亮的时候,我被外面的风雨声惊醒了。原来外面下起了大雨,我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风雨声,没有睡意的我便起了床。走过母亲的房间时,我发现母亲的房门是开着的。往里一瞧,床上却没有母亲的身影。

       ⑥母亲去哪里了?我的心一下就慌了,在这大风大雨的夜晚,母亲一个人会到哪里去呢?我忙拿上手电筒出门去找。走到教学楼的时候,我看见一个人影正站在那里用手扶着墙壁。我忙走了过去,发现是母亲。只见母亲两手紧紧地压着下午才贴上去的红榜。

       ⑦看着母亲的样子,我十分的不解。母亲看着我,说:“你来干啥?快去睡,明天还要读书!”我问母亲:“妈,你那样压着红榜干啥?”母亲看着我,认真地说:“我这样压着,它才不会被风吹掉。”听完母亲的话,我还是不理解。我想,即使吹掉了又怎样?母亲看着我困惑的样子,说:“我就是想让大家明天再看看,我儿子也上了红榜。”母亲一说完,我的心里竟猛地震动了一下。母亲,这就是我可亲可爱的母亲。此时,看着母亲在风雨中扶着红榜的样子,我的眼泪不自觉地就流了出来。我走上前,紧紧地抱着母亲,任泪水肆意地流淌。

       ⑧一年后,我终于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走的那天,母亲送我到车站。在火车开动的一瞬间,看着站台上母亲那花白的头发,我的眼中又湿润起来。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我母亲,因为我第一次上红榜的成绩全是假的,是作弊的结果。

                                                                                                                                                                                                          (有删改)

阅读议论文《要学会关心自己》,回答各题。

    ①初看这个题目你也许会觉得奇怪:关心自己?谁不关心自己呢?其实你错了。也许正如你所说,每个人都关心自己,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关心自己,其间难免有人走入误区,所以今天我强调:要学会关心自己。

    ②关心自己的道理其实是浅显易懂,但如果仅仅是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未免肤浅。的确,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很必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学识、文化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对社会的贡献等等,这些难道不值得关心吗?如果对这些问题都不关心,而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一个人又怎么能全面成长呢?可见,学会关心自己的确非常十分必要。

    ③要学会关心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除了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还要知道自己“欠缺”什么。这里的欠缺不仅是指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匮乏,还有精神生活、道德品质、为人处世、学识文化等等各方面的欠缺。一个人欠缺。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欠缺的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了解自己真正需要和欠缺的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自己、完善自己。要知道“药到病除”的前提是“对症下药”。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才能说的上是关心自己,你对自己的关心才会有效果。

    ④要学会关心自己还要注意客观地评价自己,有褒有贬。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会过高地估价自己,盲目自满,丧失进取的动力。反之,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会过低地估价自己,妄自菲薄,动摇进取的信心。关心自己的目的是要使自己在不断地自我发现和反省中驱恶扬善,不断进步,而不是在孤芳自赏中不断后退。

    ⑤同时,我们必须懂得学会关心自己和学会关心别人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关心自己决不是自私自利,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社会是个大家庭,是由许许多多的人组成的。我们要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风气,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温暖、可亲的大家庭。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人际关系似乎比以前“冷”了,这就更应提倡多关心别人,而我以为要关心自己都不懂得人会很好地关心别人。因此,我们要学会关心自己,才能更好地学会关心别人。

    ⑥现在你明白关心自己并不是每人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了吧。当然要学会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不断改正缺点,完善自己,使自己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你的人生道路一定会变得更加宽广,更加有意义。

 阅读《遗失的灵魂》,完成小题。

遗失的灵魂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①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总是忙碌而辛劳地工作着。

②从很久以前开始,他的灵魂就被远远地丢在了身后。

③没了灵魂,他竟还是过得很好——他睡觉、吃饭、工作、开车,甚至还打网球。然而有时候,他会觉得四周空空如也,觉得自己就像行走在数学笔记本里一张光滑的纸上,四周满是纵横交错、无处不在的网格线。

④在某一次出差的旅途中,这个人半夜从酒店的房间里醒来,突然觉得无法呼吸。他看着窗外,却不太记得他在哪座城市。毕竟从酒店的窗户向外望去,所有的城市并无不同。他也不太记得他是怎么来到这里,又是为什么来到这里。而更不幸的是,他忘记了自己姓甚名谁。这种感觉很奇怪,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自己,只能沉默。

⑤整个清晨,他都没有说话,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无比的孤独,就好像自己的躯壳里空空荡荡。他站在浴室的镜子前,所看到的自己不过是一片模糊的污迹。有那么一刻,他想他是叫安杰伊的吧,但下一秒他又确信,他叫玛丽安。最后,他惊慌失措地从行李箱底翻出了护照,看到了他的名字——杨。

⑥第二天,他去见了一位年迈而睿智的女医生,医生说:“如果有人能从高处俯瞰我们,他会看到,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行色匆匆、汗流浃背、疲惫不堪的人,以及他们姗姗来迟、不翼而飞的灵魂,它们追不上自己的主人。巨大的混乱由此而生——灵魂失去了头脑,而人没有了心。灵魂知道它们跟丢了主人,人们却时常没有意识到,他们遗失了自己的灵魂。”

⑦这样的诊断令杨大惊失色。他问:“这怎么可能呢?我也弄丢了自己的灵魂吗?”

⑧睿智的医生回答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灵魂的移动速度远落后于身体的移动速度。在宇宙大爆炸后的那遥远的时光里,灵魂一同出世。当这宇宙还未如此步履匆匆时,它总是能够在镜中清晰地看见自己。你必须找一个地方,心平气和地坐在那里,等待你的灵魂。它一定还停留在两三年前你所在的地方,所以这份等待或许会历久经年,但这是唯一的办法。”

⑨这个名叫杨的男子照做了。他在城市的边缘为自己寻了一座小屋,每天坐在椅子上等待着,其他什么事也不做。就这样持续了很多天,很多个星期,很多个月。他的头发长长了,胡子甚至长到了腰间。

⑩直到很久之后的某个下午,门被敲开了。他丢失的灵魂站在那里,疲惫不堪,风尘仆仆,伤痕累累。

⑪“终于——”它气喘吁吁地说。

⑫从那以后,杨真正过上了快乐的生活,为了让灵魂能够跟上他,他有意识地放慢了生活的节奏。他还做了一件事——把手表和行李箱都埋在了后院。从手表里长出了美丽的花朵,仿若五彩缤纷的铃铛。行李箱里则有个巨大的南瓜在生长,那是在此之后的每一个宁静冬日里,他得以饱腹的食物。

(摘自《读者》2023.11.23)

备注:①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波兰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