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言文 , 完成1-4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冠白冠,后来      吊: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 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2)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读完此文,你认为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4)、文本老父所讲三点,从现实角度看,有哪两方面的借鉴意义。

举一反三
读诗文,悟情怀: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节选)

丙: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

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北宋·苏轼《范文正公集叙》节选)

丁:

江上渔者⑦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②缣:细绢。③尧夫: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④彝叟:范纯礼,字彝叟,范仲淹第三子。⑤德孺:范纯粹,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⑥待:依靠。⑦此诗是范仲淹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主政苏州时,为治理水患,在苏州一带察看水情时所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 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活板》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 ,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缣(jiān)】双丝的细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