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三峡》同步练习

下边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B、至于/夏水襄陵 C、其间/千二百里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满井游记(节选)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鹤。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嵋面而髻鬓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

梢披风,麦田浅鬓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鬓而歌者,红装而赛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庆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鬓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乙】醉变传(节选)袁宏道

    醉臾者,不知何地人,亦不言其姓字,以其常醉,呼曰醉臾。岁一游荆澶间,冠七梁冠①,衣绣衣,高权阔辅,修髯便腹,望之如悍将军。年可五十怜,无伴侣弟子。手提一黄竹篮,尽日酣沉,白昼如寐。百步之外,糟风冲鼻②。遍巷陌索酒,顷刻数十余家,醉态如初。

不谷食,唯吹娱蛤、蜘蛛及一切虫蚁之类。市儿惊骇,争握诸毒以供,一游行时,随而观者常百余人。人有侮之者漫作数语多中其阴事其人骇而反走。篮中尝畜干娱蛤数十条。问之,则曰:“天寒酒可得,此物不可得也。”后与余往来渐熟,每来踞坐砌间,呼酒痛饮,或以客礼礼之,即不乐。信口浪谈,事多怪诞。每数十数,必有一二说入微者。话之不答,再话之,即徉以他辞对。

【丙】久雪忽晴喜而有作袁宏道

    残花残木总精神,才见寅年一日春。柳态美如新栉发②,山容亲似远归人。

    闲追老袖三余辈③,更踏冰池五六巡。江郭早须骑马出,旋呼稚子觅头巾。

【注释】①冠七梁冠:戴着有七道横眷的帽子。②栉发:梳理头发。③三余辈:几群人。

“诗文味”的流传依赖于书籍的储鞭和传递。可在古代,书籍的储藏和传递可不是容易的 事!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完成字词理解、文句停顿、文木探究三个任务。

【材料一】

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自科举之学兴,士人抱兔四寒陋十数册故书,崛起白屋之下,取富贵而有余。读书 者一生之精力,埋没敝纸渝墨之中。相寻于寒苦而不足。每见其人有志诀书,类有物以 败之,故曰:“读书难。”

藏书,非好之与有力者不能。欧阳公曰:“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二者正复难杂。杨东里少时贫不能致书,欲得《史略》、《释文》、《十书直音》,市直不过百钱, 无以应,母夫人以所高北鸡易之。东里特识此事于书后。此诚好之矣    而于寻常之 书犹无力也,况其他乎?有力者之好,多在狗马声色之间稍清之而为奇器再清之而为法  书名画 , 至矣。苟非尽捐①狗马声色①宇画奇器之好,则其好书也不专。好之不专,亦无由知书之有另得有不另得也。强解事“者以数百金捆栽坊书,便称百城之富,不可谓之 好也。故曰:“藏书尤难。”

(节选自黄宗裁《天一阁藏书记》)

【材料二】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注释】①捐:抱弃。②约声色:泛指旧时统治阶级奢麻的淫乐方式。③强解事:指不懂装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