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猫的天堂》同步练习

《猫的天堂》告诉我们猫的幸福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漫话对联

    ①对联,俗称对子、联语,雅称楹联。

    ②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上承对立、平衡的自然大道,下依汉字的方块字形及其丰富内涵,不断发展,历经各朝各代,至清代达到巅峰。真可谓:地不分东南西亲,从宫殿庙堂到村屋茅舍,处处可见对联;人不分男女老少,从帝王将相到渔樵耕读,人人喜爱对联。对联已成为中国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最普及、最受欢迎的文学艺术形式。它的渗透力、实用性以及覆盖面,是现今其它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

    ③对联是我国传统的样式。关于它的起源,有五代说、唐代说、梁代说、晋代说,众说纷坛,至今尚无明确定论。

    ④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A)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

    ⑤为辞旧岁、迎新春而作的对联叫春联。它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来。所谓桃符,就是悬挂门两边的两块木板,上画驱鬼慑怪的“门神”,如最先的“神茶、郁垒”,到后来的“秦叔宝、尉迟恭”。之后,“门神”逐渐被书写的“吉语”所代替。又后来,“吉语”成为对偶的“骈语”。最后发展成了两句对伏的句子,这就是春联。(B)多数人认为,春联最晚始于五代后蜀时期,代表作是后蜀君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⑥贴春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习俗。每到过年,国内外华人都要在自家门上贴一副喜庆吉祥的对联。这是一个数亿人的自发行为,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对联之所以千年不衰,之所以深入人心,恐怕与每年一次的贴春联有关系。

    ⑦(C)春联的特点是:字数较少,多为5~11言,还常配以4个字的横批;一般用红纸书写,不裱直贴;内容多与迎新辞旧、喜庆吉祥有关。如迎春咏春:“新联一副报春讯;妙对两行传福音”。当春述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抒发理想:“闻鸡起舞;跃马争春”。图吉祈祥:“五彩云开祥气满;三阳运转惠风来”。勉志修身:“无春不岁;有志成才”。行业吉语:“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结合干支:“乙星明亮春情动;酉殿辉煌瑞气生”。结合生肖:“昨夜金鸡辞我去;今朝玉犬叩门来”等。

    ⑧春联是对联的一个门类,所以也同样必须符合对联的格律。简单地说,春联的格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词语对偶。二是音调对立。三是形对意联,即上下联内容相关,服务于同一主题。

    ⑨软笔书法,是春联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人们历来推崇联墨合壁,要求作春联者,最好自己能把春联书写出来。当然,书写春联自有一定的格式规矩,不能想当然地随心所欲。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自上而下竖写;先写上联(右联),再写下联(左联);春联的横批,从右到左书写。

    ⑩贴挂对联也有讲究。由于对联一般都是竖写的,所以贴挂对联时,必须上联贴挂在右边,下联贴挂在左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①________开船,在桥石上一②________,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③________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④________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盘古开天辟地

    万物之初,一只鸡蛋包含着整个宇宙。鸡蛋里是一片混沌,漆黑一团,没有天地,没有日月星辰,更没有人类生存,可是,在这片混沌黑暗之中,却孕育了创造世界的盘古。

    盘古在这只大鸡蛋里孕育成人以后,睡了一万八千年才醒了过来。这时,他发现他生活在黑暗混沌的大鸡蛋里,心里憋闷得慌,浑身像被绳子束缚一样难受,又看不见一丝光明,于是,他决心舒展一下筋骨,捅破这个大鸡蛋。

    盘古胳膊一伸,腿脚一蹬,大鸡蛋就被撑碎了。可是,他睁大眼睛一看,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依然是漆黑一团、混沌难分。盘古急了,抡起拳头就砸,抬起脚就踢。盘古的胳膊腿脚,又粗又大,像铁打的一样。他这一踢一打呀,凝聚了一万八千年的混沌黑暗,被踢打得稀里哗啦乱动。,盘古三晃荡、两晃荡,紧紧缠住盘古的混沌黑暗,就慢慢地分离了。轻的、清的一部分(阳)便飘动起来,冉冉上升,变成了蓝天;而较重的一部分(阴)则渐渐沉降,变成了大地。

    天地一分开,盘古觉得舒坦多了。他长长地舒了口气,想站立起来,然而天却沉重地压在他的头上。他意识到天若不高高地升到高空,那么地上就永远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于是他坐下来沉思默想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最后,他断定,只有他把天托住,世上众生才能繁衍和生存。于是,盘古就手撑天,脚蹬地,努力地不让天压到地面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过去了一万八千年。这中间,盘古吃的只是飘进他嘴里的雾,他从不睡觉。开始,他只能用胳膊肘撑着,伏在膝盖上休息,因为他必须竭尽全力,用双手把天往上推。终于,盘古可以将身体挺直,高举双手把天空向上托了,他的身子一天长一丈,天地也一天离开一丈,天升得越高,盘古的身躯也变得越长。天地被他撑开了九万里,他也长成了一个高九万里的巨人。

    天终于高高定位于大地的上方,而盘古却感到疲惫不堪。他仰视双手上方的天,接着又俯视脚下深邃的大地。他断定天地之间已经有了相当的距离,他可以躺下休息,而不必担心天会塌下来压碎大地了。

    于是盘古躺下身来,睡着了。他在熟睡中死去了。盘古是累死的,他开天辟地,耗尽心血,流尽了汗水。在睡梦中他还想着:光有蓝天、大地不行,还得在天地间造日月山川、世间万物。可是他已经累倒了。再不能亲手造这些了。最后,他想:把我的身体留给世间吧。

    于是,盘古的身体使宇宙具有了形状,同时也使宇宙中有了物质。

    盘古的头变成了东山,他的脚变成了西山,他的身躯变成了中山,他的左臂变成了南山,他的右臂变成了北山。这五座圣山确定了四方形大地的四个角和中心。它们像巨大的石柱一样耸立在大地上,各自支撑着天的一角。

    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又圆又大又明亮的太阳,高挂天上,给大地送暖;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大地照明。

    他的头发和眉毛,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洒满天空,伴着月亮走,跟着月亮行。

    他嘴里呼出来的气变成了春风、云雾,使得万物生长。他的声音变成了雷霆闪电。他的肌肉变成了土壤,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手足四肢,变成了高山峻岭,骨头牙齿变成了埋藏在地矿的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血液变成了滚滚的江河,汗水变成了雨露。他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精灵,变成了鸟兽虫鱼。

    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树木、鸟兽虫鱼,天地间从此有了万物。

阅读以下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文物不仅是一座城市历史进程中弥足珍贵的见证,更是整个民族珍贵印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山西有34处古建被“认养”,其中14处已修缮完毕,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青年镇文化服务中心利用赶场日与市民们面对面开展文物普法宣传及交流活动,广州梧州市投入约一千万元推进文物保护工程。北京招募了千名文保志愿者,文保志愿者在巡查文物安全状况、宣传文物保护理念的同时,还需成为文物保护的带动者。

材料二:2018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百胜集团旗下肯德基公司携手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国宝耀中华”系列活动。肯德基通过获得国家博物馆17件“国宝”的IP的授权,结合最新科技手段,完成青铜重器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东汉陶船、《宪宗元宵行乐图》等国博馆藏文物形象的开发,全新落户北京、上海、西安、成都、长春等18个主要城市的重要门店,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三:

受国家保护的文物

①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石刻、壁画等。

②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等。

③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等。

④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⑤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愚公”

①再次走进这间教室,已是三年后了。同学们相聚母校,寻找久违的亲切感,可我,还是习惯性地看向那个挤在墙角孤零零的座位。

②他姓于,个子很高,有点驼背,长相有些滑稽,有着一张仿佛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脸,同学们常取笑他。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黑布鞋——如他黝黑的脸,破破烂烂坑坑洼洼的。自从学过《愚公移山》一课,班里几个同学便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愚(于)公”。

③听说他家境不好,父母甚至不愿意供他读书。他自己倒是一直很努力地学习,由于不注意姿势,背也有点驼了。虽然他竭力想掩饰这一点,在同学面前总是努力挺胸抬头,可这只是让他的身形显得更加可笑。班上有同学称他这是“王八出水”。这让他很是窘迫,再在同学面前时,更加手足无措,似乎连自己是不是要挺直腰板都不知道了。他学习很刻苦,下课的时间总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念念叨叨,可他的成绩并不出色——最开始刚来的时候,他倒也很想积极融入班级,下课时努力地想和同学聊天,但一来插不上话,同学们聊天的内容似乎都离他很远,他倒也分享过家乡乡里的风光,但迎来的也只是同学们鄙夷的目光;再者他毕竟来自偏远的小地方,那浓郁的口音总让人半懂不懂。久而久之,他自己也识趣的不会凑上来了。只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倒也不会再念念叨叨,只是一味地沉默了。

④但他也有过受“欢迎”的时候,每当老师在课上提问题时,其他同学就会异口同声的在下面起哄,齐呼“愚公”来让他答题。老师倒也乐于活跃一下课堂的气氛。看着愚公被叫起后涨红的脸,脸上的青筋也条条绽出,结结巴巴的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间或还夹杂着他那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口音,引得班上的同学都哄笑起来:教室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⑤他曾经好不容易考好一次,还被同学们怀疑作弊,老师念到他的成绩时,全班同学唏嘘不已,冷嘲热讽,他就站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头垂得很低,细瘦的脖子好像撑不住似的。他越不辩解,大家越喜欢奚落他:“分数比我还高,又作弊了吧?哈哈哈······”“你这次怎么考的,分数还没愚公高?”“我赌五毛钱,他下回上不了60分······”每到这时,他就只说一句话:“不要取笑!”可那窘迫的表情惹得同学们笑得更欢了:班级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⑥一年冬天的体育课上,运动量比较大。他穿的布鞋太破了,又没穿袜子,结果一使劲儿,大脚趾把布鞋顶了个洞。他极力遮掩,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小碎步轻轻地挪着,把脚面弓起,顶着鞋面,妄图让脚趾不从那个破洞里探出来。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任何用处,他的脚趾仍一次又一次从鞋洞里冒出来,他刻意掩饰的走路姿势让人哭笑不得。班上有同学冲他叫道:“你是在跳芭蕾吗?四小天鹅?”同学们顿时又哄笑起来。不出所料,这件事被同学们当作笑话调侃了整整一周,每次他一进教室,总有人嚷一句:“今天的鞋有没有洞?”或者冲他喊道:“来一段四小天鹅!”他就整个人呆在那里,似乎连走路都不会走了。这时班里面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⑦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他总是迟到或请假,角落里的椅子也总是倒扣在桌子上。我本以为大家这回该消停了,结果他们一次次搬出“愚公”的笑话不断调侃。在阵阵笑声中,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打趣的主人公已经很久没来学校了。终于有一天,“你们知道吗?”一个声音打破了自习时的安静,“愚公辍学了,他家钱不够,非得让他帮家里干活。据说他父亲已经为此打了他好几次了,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就答应了······”声音到这里渐渐小了下去,到后来竟然没人再说下去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愚公为什么这次终于决定不来了,只是没有人好意思点明而已。教室里难得的一片寂静。

⑧清晨的风从打开的窗口吹进来,徐徐的;树缝里漏出的阳光,在教室靠墙的桌面上投射出若有若无的光圈。只有教室最后一排的桌椅,静默在一角阴暗里。

⑨最后一排挤在墙角的椅子,就那样,再也没有放下来。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永不受伤的飞翔

①一个深秋的傍晚,我不紧不慢地骑车往家里赶。

②快过幸福大街的时候,一辆摩托车从我身后呼啸着过来。我发现这辆车的轱辘后边好像拖带着什么东西。正好这辆车要拐弯,速度慢了下来,我才看清楚,车上有两个人,前面是个女的,后边是个男的。男的手里拿着一截儿短棍,短棍上系着一根细线,线的末端拴着的,竟然是一只鸟。

③傍晚的风大了起来,刮得脸生疼。风又灌进脖子,让人不自觉打了个寒噤。那只鸟在风中瑟缩着,显然已被拖得奄奄一息了,身子和腿已经不能动弹,只是它的翅膀还在扑腾着。我看不到鸟的表情,但从它的挣扎中,我能感受到它的痛苦。

④我本能地紧蹬了几下,拦住摩托车,急切地把小鸟的惨状告诉了他们。谁知后面的那个男人朝我一瞪眼,不耐烦地说:“我早知道了,用你管?”

⑤我一下子被噎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笑了笑,近乎哀求地说:“大小它也是个生命,放了它吧。”谁知那个男人嘴里嘟囔了一句“这人有病!”

⑥摩托车又一次启动了,地上的鸟还在挣扎,但已经站不起来了,翅膀在颤抖中不断扑腾着。这时,一个孩子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叔叔,你把小鸟放了吧,你看它多疼啊,它妈妈看到了会哭的。”循着声音看过去。车的另一边,是一个小男孩。我认识这个小男孩,他就是附近那家馒头铺老板的孩子。

⑦孩子的话显然触动了女人心中柔软的部分,她回过头对男人说:“放了吧,放了吧。”男人似乎还想说什么,但终究还是松开了手。车开走了。

⑧鸟半躺在地上,男孩走过去,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手心。我说:“孩子,这小鸟伤得很重,恐怕……”不料,孩子抬头朝我灿烂地笑了笑,说:“无论伤多重,治一治伤口,一样可以好好地活。”

⑨这个孩子好像没有上过一天学,我经常看见黑而瘦小的他,蹬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在巷口弄堂里四处吆喝着卖馒头。听说他的父亲早亡,娘儿俩靠开馒头铺维持生计。有时候,我还看到有孩子欺负他。前些日子,他的母亲又嫁了一个男人,那个男人的脸总是黑沉沉的。我一直以为,这孩子应该是一个受伤的生命,在人生最美好的童年,他失去了同龄人应该有的阳光、温暖和爱。他的可怜和无助,一度引起我的悲悯。

⑩然而今天,他对待小鸟的态度和他的话让我震撼,我感受到了一个弱小生命骨子里的刚强。我说:“那你就好好照顾它吧。”孩子说:“放心吧,我会给它喂水、喂食,而且会陪它说话的……”

⑪我骑车离开,街边的路灯次第亮了起来,____。

⑫那只鸟最终怎么样了,我不知道。后来,那家馒头铺搬走了,孩子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有意思的是,有一天晚上,我还梦到了那个孩子。梦中,他和那只被救的小鸟一起在晴空里幸福地飞翔。

⑬我想,这样的一个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过得很好,因为一个骨子里永远不会受伤的生命,人生所有的艰难,都会为他让路。

(选自《读者》,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