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语文摸底测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共享不仅仅拘泥于经济领域,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种领域都应包含在内。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仅限于物质财富领域,而是对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都有各种各样的诉求。

    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和方向。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坚持渐进共享,要做到既积极而为又量力而行。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尽力解决当前必须解决和能够解决的民生问题,又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可承受能力,积小胜为大胜,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摘编自《习近平阐释共享发展理念》)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各类共享经济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对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影响与日俱增。共享经济理念受热捧是基于两种优势:闲置资源的社会化再利用,用户需求的个性化配置。但是,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快速成长过程中也面临治理手段跟不上发展形势等问题。新生事物发展总是领先于当时的法律法规,创新就可能导致相关监管规则滞后。对其引发的各类问题,既要重视并加以解决,又不能因噎废食。共享经济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将闲置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有效配置,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监管工作应当及时跟进、积极探索,既鼓励创新创造,又注意防范负面影响。通过共享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类文明一贯的追求。共享经济真正的活力,不仅来自于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更源于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

    (摘编自《让共享经济走好未来的路》)

    材料三:

    2016年11月,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成都,仅时隔4个月,成都提出“3+7+N”协商管理制度,“N”意味着共享单车的管理不再只是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的“分内事”,共享单车企业能够也丛须广泛参与其中。共享经济需要“共同治理”,这或许也是“成都模式”新一轮探索的重要价值。在成都市交通委员会运输处接管共享单车的监管事务后,副处长李乔成为了政府与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连接纽带之一。他的一个重要工作职能,就是要随时保持对企业的关注。若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风险,他们可以及时给予帮助、寻找对策。

    共享治理的作用也体现在统筹社会资源,更高效推进城市与共享出行新业态相契合。在成都,市交通委员会与城管等部门在共享单车协调供应、规范停放等方面进行合作,由各共享单车企业主导,“单车猎人”等社会团体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良性治理环境。

(摘编自《以共享推动城市发展》)

(1)、下列对“共享经济”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发展速度太快是原因之一。 B、共享经济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有效配置。 C、共享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既要鼓励创新创造,又要注意防范负面影响。 D、共享经济来自于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因此具有真正的活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共建才能共享,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和方向,共建实现之后才能实现共享。 B、共享不限于经济领域,需要满足人民对社会生活多个领域的多样化诉求。 C、共同治理的“成都模式”是高效推进城市与共享出行新业态相契合的探索。 D、共享经济要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配置,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3)、如何进一步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小题。

材料一:

    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插云霄。2017年5月5日下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飞机C919成功首飞。在欢呼庆祝的人群中,87岁的程不时是特意来见证这一时刻的。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47个春秋,作为运十飞机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则亲历了这一梦想步履蹒跚的曲折历程,也因此透彻地理解这一梦想的现实意义。

    程不时:外国人曾经说中国,你中国是一只鹰,但是没有给你翅膀,你没有这种大的民用机。

    1951年,程不时从清华大学毕业,从事了他的航天事业。后来,他成为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总体设计师。之后,我国的“初教6”和“强5”等机种,也是在程不时担任总体设计师时完成研制与定型工作的。

    1970年8月,囯家先后从各地调集了300多名航空技术人员,开始研制运十大飞机,当时只有41岁的程不时担任副总设计师。

    在运十之前,中国设计的只是10吨量级乘坐一两个人的小型飞机,而运十设定的技术指标是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栽人100到120名。摆在程不时和研发团队面前的,不仅有技术难点,还有现代企业管理上的盲区。

    当时,甚至连正式办公的地方都没有的艰苦环境中,程不时他们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革新。

    1980年9月26日,经过十年的研制,运十开始了首次试飞。

数据记录,运十起飞重量110吨,最大速度超过0.8马赫,实用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超过8000千米。运十还是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飞机,并往送七次向拉萨运送救灾物资。虽然在飞行中,运十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在七次飞抵拉萨这个短暂的辉煌之后,运十的试飞因后续资金戛然而止。

    程不时:当时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就是中国哪怕是简陋的条件,可以慢慢丰富起来,另外一条思路,是中国发展航空必须要有拐杖,拐杖指要外国人来辅佐,没有拐杖不行,这就是他们的话。

    2007年3月,中国重启大飞机项目,并在第二年成立专门的商业飞机设计公司,程不时担任专家组成员,与大飞机之缘得以重续。47年,改变了程不时的容颜,但没改变他那扮航空报国的情怀。

    程不时:这是很大的历史转折,它不是一架飞机的试飞的问题,而是民族转了一个大弯以后,回到康庄大道上来,继续向前走将是一大片新的形势。

(摘自央视新闻《程不时:大飞机之梦》2017年5月7日)

材料二:

    中国商飞美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叶伟在洛杉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C919机身线条流畅,机体从设计、计算、试验、制造等均为中国自主进行。飞机设计研制中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如超临界机翼、新材料应用等。叶伟指出,有人说,这款大飞机中国主要是造了个壳子,这是一种误解。总体集成正是大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航空制造业的一大难点,集成技术的突破正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的标志。

    C919也堪称全球合作的典范。其发动机、航电、飞控系统等来自多个欧美合资或独资公司,供应商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等,可谓遍布全球,叶伟说,“从这一角度看,为各国供应商创造价值、为全球人民创造福祉的C919.正承载着全世界的骄傲和希望。”

(摘自南方网《C919中国只“造了个壳子”?中国商飞这样回应》2017年5月6日)

材料三:

    新华社5月8日新媒体专电据统计,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客机,5月5日成功首次试飞后,截至目前,其市场订单已达到570架。根据预测,未来20年仅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就需要干线客机5952架,价值近9000亿元,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摘自新华网《大飞机C919已获570架订单撬动国内9000亿市场蛋糕》2017年5月8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岁月里的空心菜

罗张琴

    正午,与一老妇人错身而过。老妇人怯怯放下肩上那副担子,取下脖颈间那条已然被汗水浸透的毛巾,擦了擦脸叫住我:“女俚,买把空心菜?”她拧开土箕里的矿泉水瓶子,却并没有将水倒进干渴的嘴里。她用手掌托着水,均匀仔细地洒在一把把整齐码好的空心菜上,咂摸了一下嘴:“看,很新鲜。”细细的茎,嫩嫩的叶,是长在菜园里水灵蔬菜的模样。关于故乡南山岭的记忆瞬间在我的眼前呈现。

    南山岭不是岭,它是我们村的一处菜园子。菜地边,散落古树若干,一如保家卫国的士兵。大人荷锄劳作,孩子穿梭嬉戏于迷宫般的阡陌。傍晚,远山如黛,我与姑婆坐在院中那长满绿意的葡萄架下,撕南瓜藤,摘肥胖甜嫩的花生。那种用柴火、铁锅、茶油翻炒出来,盛在粗瓷碗里的空心菜我竟是许久没吃到了。

    母亲也种过空心菜,她做的空心菜极好吃,父亲却不买账。母亲直到最近才明白,父亲恼的不是她本来炒得极好的空心菜,而是与空心菜有关的岁月。

    父亲六岁不到,他母亲就病逝了;爷爷常年在外唱戏,亲情寡淡。是父亲的姑姑即我的姑婆收留了他。他跟着守寡的姑婆艰难漂泊,靠姑婆沿街卖煎饼果子和出售手工刺绣物品维持生计。

    生活的苦不算苦,最使姑婆和父亲屈辱的是,总有些牙尖嘴利的乡野妇人,一口一声“空心菜”“小空心菜”地叫唤他们。唤人空心的缘由,大概是指姑婆无子无根、无家无业,父亲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吧。姑婆从此对空心菜敏感,也不让父亲吃。

    姑婆有回听戏,唱的是《封神演义》。被挖心的比干当时并没有死,却在听到卖无心菜的老婆婆说“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即死”后倒地身亡。姑婆觉得这无心菜就是空心菜。空心菜的确是无根可活的,一截被掐断的苗栽进土里,不几天,便风姿绰约。几千年了,它一直空着心,从田垄上走过,向着岁月的方向,昂起头。姑婆突然觉得空心菜一样的人,也可以努力活得更好。

    一个男人晓得姑婆所有的好,娶她进门。姑婆说服姑公,带着父亲回白沙老家。姑婆说,白沙有千年的祖宗,不变的血脉,回去,才有根。大队给父亲分了田,姑婆也有了属于她的南山岭。她在菜园里种了许多菜,当中居然就有空心菜。之后,父亲在宗族祠堂里拜堂成亲,给孩子上谱……一个家慢慢枝繁叶茂起来。

    20世纪80年代,父母住在厂里职工宿舍,母亲在厂子仓库后头辟了一方菜园。繁殖快的空心菜顺理成章成了母亲菜园的主角。父亲本是反对的,但也无法辩驳,空心菜一吃就是好几个夏天。暑假的一早一晚,我和弟弟们跟着母亲去菜园掐空心菜。父母上班后,我一个人拎着小桶子,举着小脸盆,在水龙头下,一遍遍将空心菜清洗干净。沾着水的空心菜躺在白色搪瓷盆里,那模样儿好看极了。那个时候,父亲是平静欢喜的。他时常对着母亲一脸温润地笑,总忍不住腾出一只手来,摸摸我们的小脑袋瓜子。

    一场车祸将父亲对空心菜的隐忍暴露无遗。也是夏天,在县上买了房的父亲心情好,摩托车开得快了些,出了车祸。好在父亲戴了头盔,命大。医生准许父亲不再吃流食的那天,母亲特意熬了半只猪脚。母亲说,那一天,父亲的吃相将她吓坏了,转眼间一锅子猪脚见了底。一连几天,父亲拒绝母亲带来的空心菜,只将所有大荤狼吞虎咽剿灭一空。母亲惴惴不安,其实她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父亲好久没吃过这么隆重、纯粹的荤了。病中的父亲,理直气壮地狠狠解了一次馋。

    海角天涯,心安即吾乡。这个曾被人唤作“小空心菜”的男人,大难不死,还置下了属于自己的家业。家业,是父亲的南山岭。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贴近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心有戚戚,恨不得把老妇人这两土箕菜全部买走。我从老妇人的土箕里买了两把空心菜,老妇人谢过我,挑着菜转身向前走。我盯着她的背影出神。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

(选自2018年4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1月至8月,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841起。其中,重大森林火灾4起、特大森林火灾3起,受害森林面积2.3万公顷,造成人员伤亡44人,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

    今年以来,特别是春防关键期和夏防期间,我国东北、华北地区气候异常,高温、干旱、少雨持续时间长,干雷暴活动频繁,森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特别是内蒙古、黑龙江和京津冀等地接连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高温大风天气,北部原始林区气温一度达到35度、瞬间风力7—10级,致使发生多起影响较大的森林火灾。

(摘编自“国家应急广播网”《2017年前8个月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841起》)

材料二:

    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478起,受害森林面积16309公顷,因灾造成人员伤亡39人。

    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当前严峻的冬春防灭火形势,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近期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特别是春节期间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紧急通知》,并于1月1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南方重点片区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风险防控工作座谈会,对冬春季特别是春节期间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进行重点部署。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2478起》)

材料三:

    近期多起森林火灾接连发生。

    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30名扑火人员遇难。

    在凉山州火灾之前,山西和北京也曾发生受到全国关注的森林火灾。

    3月29日13时30分许,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王陶乡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波及6个乡镇。火灾前线扑救指挥部4月1日通报,火灾东线、西线、南线明火已扑灭,有8000名有灭火经验的干部群众进行火场清理,防止复燃。

    在北京,3月30日中午12点23分,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太保庄地区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640亩。据媒体报道,这起火灾的起火点位于东邵渠镇高各庄村,当地村民郑某等6人在林地内修理水管时,不慎将水管下方土坑内的杂草点燃,引发山火。因风力大,数小时内,浓烟升腾,火势一路从密云蔓延至平谷。

    森林草原火灾发生,90%以上系人为原因引发。

    根据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春防期间,历来是中国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时段,1987年以来,全国共发生71起特大森林火灾,60%集中在这一时段。

    此外,这组数据还显示,春防期间还是野外火源管控最难时段,传统民俗用火、祭祀用火、春耕生产用火交织,进山踏青旅游、采摘山货、驴友穿越等活动频繁,90%以上的森林草原火灾系由上坟烧纸、吸烟、烧秸秆以及燃放烟花爆竹等人为原因引发。

    除了人为原因,不利的气象条件、物候条件、基础条件同样是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近日,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便提出了相应的不利条件。

    例如,在气象因素方面,包括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局地高温、干旱、干雷暴等极端天气可能增加等;而在物候条件方面,则包括了中国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林区牧区可燃物载量明显增多,一些地方远超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临界值等。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森林火灾接连发生  时隔三年这个红色预警再拉响》)

材料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细马回家

曹文轩

    细马确实是一个很有主意的男孩。他已暗暗行动,准备离开油麻地,回他的江南老家。他去办户口的地方,想先把自己的户口迁出来。但人家笑话他:“一个小屁孩子,也来迁户口。”根本不理他。他就在那里软磨硬泡。管户口的人见他不走,便说:“我要去找你家的大人。”他怕邱二爷知道他的计划,这才赶紧走掉。他也曾打算不管他的户口了,就这么走了再说,但无奈自己又没有路费。现在,他已开始积攒路费。他把在放羊时捉的鱼或摸的螺蛳卖得的钱,把邱二爷给他买糖块吃而他没有买糖块吃省下的钱,全都悄悄地藏到床下的一只小瓦罐里。

    当然,细马在暗暗进行这一计划时,也是时常犹豫的。因为,他已越来越感受到邱二爷是喜欢他的,并且越来越喜欢。他不会游泳,而这里又到处是河。邱二爷怕他万一掉进河里——这种机会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也实在太多了——就教他学游泳。邱二爷站在水中,先是双手托着他的肚皮,让他在水中扑腾,然后,仅用一只手托住他的下巴,引他往前慢慢地游动。一连几天,邱二爷就这么耐心地教他。邱二爷是好脾气。细马终于可以脱开邱二爷的手,向前游动了,虽然还很笨拙,还很吃力,仅仅才能游出去丈把远。

    那天,邱二爷在河边坐着,看着他游,后来想起一件什么事来,让细马不要游远了,就暂时回去了。细马突然起了要跟邱二爷淘气一下的心思,看着邱二爷的背影,就悄悄悄躲到了水边的芦苇丛里。邱二爷惦记着水中的细马,很快返回,见水面上没有细马,一惊:“细马!细马!……”见无人答应,眼前只是一片寂静的水面,邱二爷又大喊了一声“细马”,纵身跳进了水中。他发了疯地在水中乱抓乱摸。在水底下实在憋不住了,才冒出水面:“细马!细马!……”他慌乱地叫着,声音带着哭腔。细马钻出了芦苇丛,朝又一次从水底冒出来的邱二爷,露出了大门牙,笑着。邱二爷浑身颤抖不已。他过来,揪住细马的耳朵,将他揪到了岸上,然后操起一根棍子,砸着细马的屁股。这是细马来到油麻地以后,邱二爷第一次揍他——第一次揍就揍得这么狠。细马哭了起来,邱二爷这才松手。细马看到,邱二爷好像也哭了。

    这天深夜,细马觉得有人来到了他的床边。他半睁开眼睛,看到邱二爷端着一盏小油灯,正低头查看着他的被棍子砸了的屁股。邱二爷走了。他看着昏暗的灯光映照下的邱二爷的背影消失在门口,然后闭上双眼。不一会,就有泪珠从眼缝里挤了出来。细马想起,邱二爷去江南向他的父亲提出想要一个孩子,而他的父亲决定让邱二爷将他带走时,邱二爷并没有嫌他太小,而是喜欢地将一只粗糙的大手放在了他的脑袋上,仿佛他此次来,要的就是他。而当他听父亲说要将他送给二叔时,他也没有觉得什么,仿佛这是一件早商量好了的事情。他在那只大手下站着,只觉得那只大手是温暖的……

    但细马还是计划着走。夏天过去之后,细马与邱二妈又发生了一次激烈的冲突。邱二妈向邱二爷大哭:“你必须马上将他送走!”

    邱二爷是老实人。邱二爷与邱二妈成家之后,一般都听邱二妈的。他们家,是邱二妈作主,邱二爷只是随声附和而已。他想想细马在油麻地生活得也不快活,就不想再为难细马了,就对细马说:“你要回去,就回去吧。”他去把细马的户口迁了出来。

    邱二爷把细马送到县城,给细马买了一张长途汽车票,又买了一些路上吃的东西。邱二爷很想将细马一直送回家。但他有点羞于见到细马的父亲。再则,细马已经大了,用不着他一直送到底了。

    细马上车后,将脸转过去看邱二爷。他看到邱二爷的眼睛潮湿着站在秋风里,一副疲惫而衰老的样子。细马还发现,邱二爷的背从未像今天这样驼,肩脚从未瘦得像今天这样隆起,脸色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枯黑——枯黑得就像此刻在秋风中飘忽的梧桐老叶

    细马将脸转过去哭了。

    车开动之后,细马又一次转过脸来。他看到了一双凄苦的目光……

    第二天黄昏时,桑桑正要帮着将邱二爷的几只在河坡上吃草的羊赶回邱二爷家时,偶然抬头一看,见路上正走过一个背着包袱的孩子来。他几乎惊讶得要跳起来:那不是细马吗?但他不相信,就揉了揉眼睛,双脚不由自主地往前走着,仔细地看着:细马!就是细马!他扔掉了手中赶羊的树枝,翻过大提,一路往邱二爷家跑。一边跑,一边大叫:“细马回来了!细马回来了……”

节选自《草房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呼兰河传(节选)

萧  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颠。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至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粱醋。

    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模而脱落下来了。

    于是站在后园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罩。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痛,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这窗子上的黄瓜秩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冯歪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柳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执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桌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

    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

    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

    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

    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

    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

    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

    “要吃一片吗?”

    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

    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古琴,因缚弦七条,又名“七弦琴”。在有关古琴的所有记载中,其只称为“琴”,后来因为“琴”的概念被广泛化,以琴为名的乐器很多,如扬琴、胡琴、钢琴、风琴、电子琴、口风琴等。因此,现代的“琴”只是一种类名,没有了特指意义。人们有感于“琴”的历史悠久,所以于20世纪初才把“琴”称为“古琴”。

    古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可考证的历史就有三千多年之久。同时,古琴也是最具人文内涵,最能代表中国音乐文化成就,体现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神髓的乐器。作为修身正行之器,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特点,被列为礼乐文明中“琴棋书画”之首。嵇康《琴赋》中有“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说法,可见古琴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琴在最初,并不是一件演奏乐器,而是为巫术服务的法器。当代琴家葛翰聪先生提出“琴与巫的一体化”观点。音乐学者刘承华先生在《古琴艺术论》中也提出了一个证据:“湖北省随州战国初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所藏的七弦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的七弦琴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琴器实物,而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没有琴徽,所以只能弹散音,难以弹泛音和按音,因此音乐表现力比较弱。又例如琴腹的共鸣腔较大,琴板较薄,所以声音洪亮,比较适合室外渲染声势所用。而琴的形制比较小,尾部有一木条,刘承华先生认为这是为了适合抱弹,而不仅是放在案上卧弹,尾部的木条是方便琴手的握持。这些特点都不利于发挥乐器的音乐功能,却恰恰是巫师琴的优点。”所以刘先生得出结论:“古琴最初是„寄生‟于巫术,它的第一个传统,只能是巫师琴传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礼乐文明的形成,琴逐渐从神秘的巫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关于琴的美丽诗句:“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周南·关雎》)“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小雅·鼓钟》)“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小雅·常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郑风·女曰鸡鸣》)从这些句子里能看到,琴已经从巫师或者贵族的手中渐渐深人到民间了。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中华民族的宽容、谦逊、崇尚自然等精神品质和古琴清和淡雅、超然物外的特质相通,于是古琴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而不仅是一种悦人舒心的乐器。古琴不如其他乐器那么悦耳,不能满足人们对音乐的娱乐性需求,甚至与现代大众的音乐审美情趣有所脱节,导致喜琴者少之又少,并多为自娱自赏。古琴的记谱是一种手法文字谱,只能记录下比较繁复和精细的指法,不能反映出旋律、音高等因素。所以自古学琴者,主要还是靠老师的口传心授,一旦传授中断了,古琴弹奏就很难再重现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代潮流巨变,中国兴起了许多新式的学堂,开授以西方音乐为主的课程,西方音乐文明成为主流,严重冲击着中国传统的音乐艺术审美,本来就曲高和寡的古琴艺术更是备受冷落。

    而后中国经历了数番战乱,琴人们颠沛流离,连基本生活都不能得到保证,更不要说静下心来弹奏古琴,发展古琴艺术。“文化大革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噩梦,人们以为破旧便可立新,于是“破四旧”的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古琴被视作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乐器而遭受到激烈的批判和损坏,许多传世的名琴被摔毁,大量珍贵的琴谱付之一炬。当代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冒着危险极力保住了明代名琴“飞瀑连珠”。后来,顾先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继续偷偷地发掘古谱并进行琴学研究写作,完成了琴学巨著《琴学备要》,此书后来被称为“中国现代古琴教育史中第一本最全面的古琴教科书”。

(摘编自卢静云编著《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古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