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说起兵法来头头是道,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他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担忧,认为赵括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则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公元前260年,秦军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但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使用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之类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赵括熟读兵书,纸上谈兵,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然而,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实战经验不足结果,赵军在他的统率下轻率出战,遭到惨败,40万降卒被秦将一举坑杀,他自己也阵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