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这双手》同步练习

通读《我们这双手》全文,你感受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具体举例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光污染:美丽外衣下的环境杀手
        ①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对于污染,我们的思路是“先污染、后治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光污染主要有: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
        ②建筑物外墙反射的眩光造成的白亮污染。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③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造成的白昼污染。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的广告灯、霓虹灯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当许多人为美丽城市夜景感到骄傲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光污染的重灾区。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被扰乱,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此外,城市内部生物多样性的消亡,很大程度上也是拜“不夜城”所赐。夜晚的华灯造成的光污染也给天文工作带来了阻碍,在远离城市的郊外夜空,可以看到两千多颗星星,而在大城市却只能看到几十颗。人工白昼还可伤害昆虫和鸟类,因为强光可破坏夜间活动昆虫的正常繁殖过程,光污染还会破坏植物体内的生物钟节律,有碍其生长。
       ④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的彩光污染。舞厅、夜总会都安装有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且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污染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⑤改善城市形象的初衷或许可以理解,但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照明规划仍然处于无序状态。只为追求美丽城市夜景而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所造成的光污染,其后果必然是惨重的。
        ⑥看美国大片,我们曾误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城市。其实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代广场周围,其他地方要么不允许出现,要么对面积和亮度进行限定。纽约并非每天都是一种表情,只有在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而且凌晨两点后必须关灯。站在帝国大厦俯瞰纽约全城,只见中心商业区有一大片亮光,四周很多地方是黑漆漆的一片。
       ⑦当国际上的城市开始摒弃“不夜城”思维的时候,国内大多数城市还在不惜重金打造一座座“不夜城”。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⑧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逐步解决困扰我们的光污染。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冬眠动物的秘密武器

韩吉辰

    ①动物的冬眠非常奇妙,人们观察了若干种冬眠的动物,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

    ②加拿大山鼠冬眠长达半年,钻进地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呼吸几乎停止,脉搏也变得极为微弱,体温下降到仅有5摄氏度,简直像死去一样。松鼠睡得更死,把一只冬眠的松鼠从树洞中挖出,它的头好像折断一样,怎么摇都不会张开眼,用针也刺不醒,只有把它烘热才能动起来。刺猬冬眠的时候,简直连呼吸也停止了。

    ③动物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动物冬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冬季环境温度的降低,天寒地冻需要散发大量的能量;二是冬季极度缺乏食物,动物生存受到威胁。一些动物在长期自然演变中,产生出一种适应性休眠状态,用以抵御冬季的低温。

    ④生物学家发现,冬眠动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奇特的生理变化。心脏的跳动特别缓慢,肺的呼吸减慢,一次呼吸最长达10分钟……科学家们还发现,动物冬眠的时间差别很大,一般为3个多月,西伯利亚的旱獭和我国北方的刺猬,一次冬眠达200天,而黑貂却只有20多天的冬眠

    ⑤虽然人们至今仍在探索冬眠动物调节的机制,还远远没有揭开动物冬眠的深层秘密。不过,对动物冬眠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可喜的进展了。

    ⑥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先用人工条件使黄鼠进入冬眠,抽取其血液,注入到其他欢蹦乱跳的黄鼠体中,这些黄鼠也马上进入了冬眠。实验还表明,已连续冬眠几周的动物血液,比刚进入冬眠的动物血液,其诱发冬眠的作用更强烈。科学家利用电脑、示踪原子、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发现:冬眠动物血液中存在三种奇异的微小颗粒,简称DADLE物质,都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被称为“冬眠素”,具有诱发动物冬眠的作用。

    ⑦动物的冬眠现象促进了关于“睡眠”的研究。生物学家在研究普通动物的睡眠时做了一个试验:把一只狗或山羊累得筋疲力尽,长时间不让它睡觉,然后抽取一些血液或脑脊髓液,再注入其它的猫、狗体内,仅仅万分之一克,就能使后者沉睡几个小时。利用精密的分析方法,得知组成这种睡眠素的成分是一种胞壁肽,称作“S﹣因子”,其结构与“冬眠素”相似,也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⑧睡眠素不同于安眠药,安眠药的副作用令人担忧,而“睡眠素”是在脑内生成的内源性化合物,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睡眠素”可以为无数失眠病人解除痛苦,还为医生找到一种新疗法:手术后给病人注射微量睡眠素,根据需要使病人熟睡几天或十几天,这时睡眠就是最好的镇静药物,病人一觉醒来,伤口已然愈合了。

    ⑨目前,科学家正在加紧研究睡眠素结构,以便找到人工合成的方法,一旦揭开其中的奥秘,意义极其重大。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3期,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徐刚

    ①我面对着辽宁盘锦的100万亩大芦荡。

    ②初冬时季,大都市的寒冷始终与钢筋水泥框架同在,所谓落叶萧瑟,在北京如果不是走到郊外走进西山,那么,也就是街道稀疏的路树而已。细想起来,这“萧瑟”一词中原是包罗着季节无情地更替、秋阳不再、霜上加雪的大涵义的,如今在辽宁盘锦,正由这100万亩大芦荡尽情地舒展着。

    ③舒展着的萧瑟啊!

    ④芦叶像双刃剑把寒风切成碎片,与此同时芦花却要被搓揉成细腻的花团,在纷纷扬扬中衍化出哲思的冷峻,或曰:一切皆如流;或曰:逝者如斯夫。

    ⑤所有的感慨都要被冲散,因为渤海湾涨潮了,喧哗着扑向大芦荡,而苇子们以坚韧绵长的节奏起伏,同以往的每天一样,迎接潮水的到来。世人以为是悲壮的淹没,或许却是一次送别——不久,苇子们将被农人收割,或者成为造纸的原料,或者走进农家的炕头,燃烧出火光、热量,芦叶噼啪地响,自己涅槃自己唱。

    ⑥但,芦苇的根埋在地底下,弯曲、雪白、纵横交错、连绵不断,在大雪覆盖的日子里孕育绿色的新芽,寂寞而骄傲地伸向天国。

    ⑦它们在守望什么?

    ⑧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负责人告诉我,在这世界第一的大芦荡中有丹顶鹤,还有更珍贵的人类寻找了170多年的黑嘴鸥;而在芦根的网络一般温情、严密的保护下是辽阔的地下石油资源。至于它始于春天的100万亩绿色为渤海湾一带的城乡、天空奉献了多少清新,如何有效地保护了水土资源,则也许很难用数字估算。

    ⑨耸立的井架、成对成对的钻井机正在大芦荡中采油或钻井作业,试喷的石油厚厚地淤积着,珍禽所占有的浅水沼泽的领地日见狭小,昼夜不停的高达110分贝的噪音使芦苇和飞鸟一起烦躁,非法人工养殖对虾牟取暴利的养虾人,正在大芦荡中一片一片地砍倒芦苇、挖掘池塘。仅仅盘锦一市就有猎枪5000支,明明暗暗的枪口瞄准着所有的珍稀禽类……

    ⑩当最后的翅膀折落,人类,你还有希望吗?

    ⑪面对规模愈来愈大似乎永无休止的地下石油的开掘,我们为什么不能说这些资源本应是属于子孙的?我们掠夺子孙的财富只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加舒服。

    ⑫也许,我们至今还没有走出“天朝大国”、“地大物博”的阴影,简言之,国人的头脑中几乎没有“人均”意识!

    ⑬即以不可再生的资源论,不妨略举几例:

    ⑭中国要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5%的人口……

    ⑮我们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48种,45种主要矿产储量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居第80位……

    ……

    ⑯苇草本身确实不会思想,然而,它们的存在却引发了多少思想和灵感,我们也不敢想象倘若人的思想没有寄托、移情的对象,这个世界又该是何等的荒凉!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说明文阅读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

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 , 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杆、落叶等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多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