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直处于“无为”状态下的大汉王朝,到了武帝时变得“大有所为”。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一系列开创之举,特别是在经济上的举措,无疑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定下了主基调,他将重农抑商政策确定为基本的不可动摇的传统经济政策。汉武帝将社会经济更加有力地掌控在政府手中,盐、铁、铸钱官营,实行坚决的政府专卖政策,加强市场管理,对工商业者收重税,这些措施充实了国家力量,打击了商贩。

——摘编自叶世昌《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

材料二: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让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陷入绝望,而扭转时局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罗斯福动用强大的国家机器,力挽狂澜,稳健而富有建设地、有序而又紧锣密鼓地頒布一项又一项法令,将脱轨的社会经济强行拉入国家可操控的正常轨道中运行,银行业、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各项工作分轻重迟缓一一涉及。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干预是全面而又有效的,但更是有节制的。

——摘编自谭崇台《20世纪的西方经济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与汉武帝经济改革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相较于汉武帝经济改革的进步之处,并谈谈罗斯福新政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节选(2019年11月1日)

材料二:汉字在使用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受到两条规律的制约。一条叫做“简易律”,就是写字的人希望写得快,节约时间,这样就要求汉字的形体简单易写,于是造成汉字的一种演变趋向——简化。……所以在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里,我们就能发现好些逐渐简化的字形。汉字的字体演变,也大体显现出简化的倾向:小篆是对甲骨金文的简化;隶书是对小篆的简化;楷书是对隶书的简化。

——董琨《中国汉字源流》

材料三:1909年陆费逵发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简体字)》一文,首次向国人阐明简体字的优越性,并且说明简体字并非本身不雅观。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近代简化字运动的开端。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但该表推行不久就遭到某些保守人士的反对而停止推行。但是,简化字运动在人民群众仍旧继续进行着,特别是红军解放的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简体字,又叫“解放字”。随着解放区的扩大,“解放字”也普及全国,为新中国汉字简化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第一次简化字运动的效果突出:它把2235个汉字从平均16.03个笔画减省到10.3个笔画;在结构上更为美观,字形之间的差异也更为突出。在扫盲试验中,简化字扫盲的效率比繁体字扫盲的效率高出20%左右。

——中国香港林明峰《汉字演化历史与简化汉字的伟大意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