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材料一 15、16世纪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核心经济体,这种核心地位是基于它在工业、农业、(水路)运输和贸易方面所拥有的绝对与相对的更大的生产力,除了贸易顺差之外,中国的金银比价一直低于外国金银市场的比价,欧洲国家白银的低价和中国的白银高价带来了套汇获利的机会。葡萄牙学者的研究表明,这一时期,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产量一半的白银流入了中国,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白银的流入,加速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进程。
——陈昆《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材料二 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是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在技术上是由电工技术革命(内燃机和电动机为代表)所引发的,物质基础是电与钢铁,国家和银行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除了英国之外,西欧的法、德、比利时、瑞士等国和美国的工业化有了重大推进,形成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群体——北大西洋工业化带,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也发生了适应性的、局部性的,有的是剧烈的变革。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 关于西方世界发展的态势,西方学者亨廷顿站在文明观的角度把现代世界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学者站在天下观的角度也把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文明观的角度 | 天下观的角度 | ||
阶段名称 | 简单说明 | 阶段名称 | 简单说明 |
欧洲阶段 | 持续了数个世纪的西方的发展和扩张 | 民族国家阶段 | 西方的民族国家之间通过竞争而不断发展 |
美国阶段 | 20世纪美国的崛起和霸权 | 国家联盟阶段 | 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联合起来,以自由、民主为借口,干预、压制和剥削其他发展中国家 |
欧美阶段 | 在北约安全合作的基础上欧美加强经济和政治的整合 | 共生天下阶段 | 以天下人的福祉为根本取向,消除国家和文明之间的隔阂和差距,确保所有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和平共处 |
——摘编自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年)、成伯清《文明与天下:世界秩序的社会学想象》(2022年)
根据材料中一种或两种对现代世界的阶段划分角度提炼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