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十校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联考试卷
时期 | 译著类别 | 译著来源 | 总计 | |||||
应用 科学 | 自然 科学 | 历史 地理 | 社会 科学 | 哲学 艺术 | 英美 | 日本 | ||
1850—1899 | 40% | 30% | 10% | 8% | 3.5% | 85% | 15% | 567种 |
1902—1904 | 10.5% | 21% | 24% | 25.5% | 11.3% | 16.8% | 62.2% | 573种 |
材料一 明清两代是我国手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生产形式依据行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而民营手工业则是依靠市场作为导向,雇佣的劳动力作为血液,进行某一产品的生产活动,因为交通运输、生产技术或生产资源等原因,部分手工业在特定区域发展迅速,并成为该区的代表行业。也正是因为手工业生产管理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劳动力市场和商品经济市场的发展,才促成了手工行业早期工业化的发生,从而继续推动手工业前进。
——摘编自吴兰兰《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研究》
材料二 针对晚清小型兵工厂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粗糙等状况,李鸿章等人逐渐形成了创办近代大型军事工业的认识。如1865年,得知美商出售上海虹口的旗记铁厂时,李鸿章授意丁日昌购买。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派为“期渐收回利源”,使“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运贩;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企图以此来克服由于海关入超递增而造成的财政危机。民用企业在洋务运动中据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中期和后期,它们的发展比军事工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新转化的历史产物,促进了我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经济基础的解体,给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摘编自冯元魁《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等
材料三 下表近代企业性质与资本组织关系表
企业性质 | 资本组织形态 | 资本与经营之关系 |
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国营近代企业) | 官办(独资) | 官资官营 |
官督商办(股份制) | 商资官营 | |
官商合办(合伙、股份制) | 官商合资、官营 | |
民间商办企业(民营近代企业) | 独资 | 独资者自营 |
合伙 | 资本家合伙经营 | |
股份制 | 大股东经营 |
——摘自王处辉《中国近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
材料一 汉朝不仅农业有长足进步,手工业也令人刮目相看,纺织业尤其如此。农民家庭手工纺织业,多半生产麻布、葛布、绢帛,产品部分自给;一些城市的手工作坊,从事大规模生产,制作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汉朝向西域扩展是与匈奴对抗的直接后果。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其目的都是为了“断匈奴右臂”。然而,张骞出使西域,更重要的意义是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从汉武帝开始对河西作系统的经营,先是军事开拓,后是屯田开垦,把屯垦与成守合二为一。汉朝经营的地域向西至敦煌以西、葱岭一带。著名的“河西四那”中的其中三郡就是这样发展而成的。
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西去的丝绸,对于中亚诸国的首领们而言,拥有丝绸是高级地位的一种标志;对于罗马帝国而言,丝绸是一种奢侈的衣料,为了进口这些物品给罗马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负担。
——整理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三版》
材料二 佛教产生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其始入华年代不详,据称在西汉哀帝时。东汉佛教已有一定的传播,当时就曾有帝王遣使至西域求佛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传播渐广,后秦有僧侣西行至天竺取经,历时十余年,由海道归至东晋。此后又有不少人西行取经。佛教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中国成为与印度并峙的世界佛学中心,一方面仍从印度输入理论,另一方面又成为东亚各国“求法”的目标。
——改编自张帆《中华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三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创办的主要企业一览表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 1865年创办 | 上海轮船招商局 | 1872年创办 |
金陵机器居 | 1865年创办 | 开平矿务局 | 1878年创办 |
福州船政局 | 1866年创办 | 上海机器织布局 | 1882年创办 |
天津机器局 | 1867年创办 | 汉阳铁厂 | 1890年创办 |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卷)》整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