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世界那么大,凭什么不能走
毛利
①前段时间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流行,今天就会有人告诉你"世界那么大,错又能走多远”。早在一个多世纪前,毛姆做过件差不多的事。他在中国见了位漂流者,记录在自己的素材本上;那位外貌平凡无奇的英国人,早年是伦敦公务员,后来去南美游历,又闯荡了一些原始岛屿,最后来到中国,把自己打扮成鼠层百姓,背着储盖,带着草烟管和牙刷,投宿在中国的小客栈里,和其他赶路人一起挤在火炕上睡觉。毛姆评价此人,平淡光奇的外貌恰恰是平淡无奇的灵魂最真实的说明。他写不出好看的文章,因为丰富的经历背后却没有丰富的个性。
②把这个用在今天众多流水账般的旅行书籍上,似乎很合适,不管《背包十年》还是《辞职去推行》,不过是一些攻略的无聊堆砌,还不如一本阿兰·德波顿的《机场里的小旅行》有意思。
③但旅行本身真的有错吗?一个人并非拥有万贯家财,却还是想辞职出门到处走走,就是一种荒谬的不合理的行为?
④不得不承认,在那些《一块钱去西藏》《三千块游东南亚》背后,穷游背包客跟丐帮的区别并不是很大。但世界之大,难道只能用一种方式来旅行?
⑤凭什么我们一定只能拥有乏味的旅行?特别是一定要纠结在钱上?不,我发现那些有意思的旅行跟舒服、奢侈、昂贵都没什么关系,后者与其说旅行,不如说像一场度假。毛姆一生都在旅行,但让他写出完美作品的旅行很少发生在意大利或法国的度假庄园,几乎都是在马来群岛、中国和冰雪弥漫的加拿大。
⑥我最喜欢的旅行作品《午夜快车三部曲》,作者是日本人泽木耕太郎,他在26岁时辞职旅行。他想从德里搭大巴车到伦敦,这有意义吗?任何人都可能做到,只是没什么人去做。这次看但毫无意义的旅行,直接催生了一位年轻作家。这条路线也成为日本青年的朝圣之路,几乎在作者经过的每个站点,你都能找到一家日本人的青年旅社,一般床位价选低于其余同类旅社。
⑦所有旅游节目都不过是展示,所有旅行书籍都是别人的意见,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出门看看世界?不管我是辞职也好,卖房子也好,这是我的人生,为什么要别人指手画脚?
⑧当一个人出发去旅行,你却站在原点指责他的远方和诗意,出发点其实和毛姆差不多。你们都无法相信,一个看起来那么不如你,比你平庸的人,却比你走得更远,看得更多。我们应该参考海明威的意见,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⑨伦敦公务员走出来了,即便他言语乏味,他都收获了一个广阔的世界。泽木耕太郎走出来了。他握着1900美元,逃避就业,一路逃向伦敦。从旅行的角度来说,我尊重所有的旅行者,不管是一毛不拔的穷游背包客,还是豪掷千金的高奢度假党,旅行人生应多姿多态。而更重要的一点是,糟糕的旅行并不可怕。
⑩一本著名的旅行书籍《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讲20世纪初的探险之旅。英国人斯科特率队去南极科考,本想做人类史上第一个到达极点的英雄,结果挪威人声东去西,挑了条又进又顺利的路,比斯科特早一个月到达。斯科特历经千难万险后到达极点,看着飘荡的挪威国旗,在日记中写下:这真是最糟框的旅行。更糟糕的是,在返程路上,他们因为没有顺利获得补给,一群人被活活冻死。
⑪这是一次没有意义的旅行吗?____
⑫糟糕的旅行教会我们更多。当你指责那一小撮已经兴冲冲上路的人时,别忘了对大部分人来说,旅行最难的一步永远是跨出门的第一步。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链接材料】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遗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节选自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