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寻知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中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般营垒故基,起盖察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做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庞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激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案者配,强案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案,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桌。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子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程歌》。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旦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日/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日/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日/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日/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B、奏疏,臣子向皇帝的奏折,其中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 C、缗钱,可以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又可泛指税金。 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给皇帝上疏,希望皇帝告诫州5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B、辛弃疾忠心国事。他奉命筹建飞庞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庞营栅,再陈奏事情的本末,画图进献,解除了皇上疑虑。 C、辛弃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谢源明不顾幕僚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 D、辛弃疾很有文才。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楹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②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 , 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宗伯乔白岩序

(明)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

    阳明子曰:“可________!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

    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

【注】①大宗伯:礼部尚书别称。②阳明子:指王守仁。会稽山道家称“阳明洞大”,王守仁结庐其间,故自号阳明子。③鸠:通“究”,搜求。④僻:通“癖”,癖好。⑤卫武公:姓姬名和,西周时人。《国语·楚语上》载卫武公语:“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⑥交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毛澄,宇宪清,昆山人。善属文,举弘治六年进士第一,授修撰。预修《会典》成,进右谕德,直讲东宫武宗立,进左庶子。历礼部侍郎。十二年六月拜尚书。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瓚頭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悉不报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请用常服,不许。十四年二月,驾甫还京,即谕礼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遣往两畿 , 东岳,奉安圣像,祈福安民。”澄等骇愕,复偕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业,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号。今曰‘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如以皇储未建,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遣使走币,足将敬矣。何必躬泰神像,献宝香,如佛、老所为哉?”宸濠反江西,帝南征示威武,驻跸留都者逾岁。澄屡请回銮。及驾返通州,用江彬言,将即赐宸濠死。澄据汉庶人故事,请还京告郊庙 , 献俘行戮。不从。中官王堂镇浙江,请建生祠;西番阐化王使者乞额外赐茶九万斤。帝许之,澄皆力争,不听。武宗崩,澄偕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等迎世宗于安陆。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帝欲推尊所生,尝遣中宫谕意,至长跪稽首。澄骇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必祈公易议。”因出囊金畀澄。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辄慰留不允。二年二月疾甚,复力请乃许之舟至兴济而卒。帝雅敬惮澄,虽数忤旨,而恩礼不衰。既得疾,遣医诊视,药物之赐时至其卒也,深悼惜之。赠少傅,溢文简。

(节选自《明史·毛澄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刁景纯学士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启:近自罢乾德,遂居南阳,始见谢舍人,知丈丈内翰凶讣 , 闻问惊怛,不能已已。丈丈位望并隆,然平生亦尝坎坷,数年以来,方履亨途,其去大用尺寸间尔。岂富与贵不可力为,而天之赋予多少有限邪?凡天之赋予人者,又量何事而为之节也?前既不可诘,但痛惜感悼而已。

    某自束发为学,初未有一人知者。及首登门,便被怜奖,开端诱道,勤勤不已,至其粗若有成而后止。虽其后游于诸公,而获齿多士 , 虽有知者,皆莫之先也。然亦自念不欲效世俗子,一遭人之顾己,不以至公相期,反趋走门下,胁肩谄笑,甚者献谗谀而备使令,以卑昵自亲。名曰报德,非惟自私,直亦待所知以不厚。是故惧此,惟欲少励名节,庶不泯然无闻,用以不负所知尔。某之愚诚,所守如此,然虽胥公,亦未必谅某此心也。

    自前岁得罪夷陵,奔走万里,身日益穷,迹日益疏,不及再闻语言之音,而遂为幽明之隔。嗟夫!世俗之态既不欲为愚诚所守又未克果惟有望门长号临柩一奠亦又不及此之为恨何足道也!徒能惜不永年与未大用,遂与道路之人同叹尔。

    知归葬广陵,遂谋京居,议者多云不便,而闻理命若斯,必有以也。若须春水下汴,某岁尽春初,当过京师,尚可一拜见,以尽区区。身贱力微,于此之时当有可致,而无毫发之助,惭愧惭愧。不宣。某再拜。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节)

【注释】①丈丈内翰凶讣:欧阳修丈人胥偃去世的消息。②获齿多士:在众多士子中容身立足。③理命:人临终而神志清明时的遗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