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一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五四学制)

某学校八年级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如图①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2)、如图②,芳芳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现象: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到现象:。由上述两个现象推断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有(填名称)。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填字母序号)。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导管口处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则贝贝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导管口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有冷凝的固体,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举一反三

实验室有两瓶试剂,分别为待测液A、待测液B,已知一瓶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另一瓶是NaOH溶液或Ca(OH)2溶液。同学们对待测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1)小芳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A滴于pH试纸上,测出待测液A的pH约为3,则待测液A是{#blank#}1{#/blank#}溶液(填“酸”或“碱”)。
(2)为进一步确定溶液中溶质成分,小芳又做了四组实验。请你帮助她完善如表并分析:

实验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所加试剂

锌粒

BaCl2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Na2CO3溶液

现象

待测液A

{#blank#}2{#/blank#}

产生白色沉淀

变红

产生气泡

待测液B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变蓝

无明显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测出待测液A是{#blank#}3{#/blank#}(填化学式)溶液。以上四组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组的实验现象即可证明待测液B为NaOH溶液的是{#blank#}4{#/blank#}(填实验序号)。

【质疑讨论】

(3)小强对实验二中待测液B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提出质疑,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待测液B已变质,写出待测液B变质的化学方程式{#blank#}5{#/blank#}。

【提出问题】NaOH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4)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blank#}6{#/blank#}。

【设计实验】

(5)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完善下表,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变质后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成立

步骤二:取少量步骤一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blank#}7{#/blank#}。

溶液变红

【反思拓展】

(6)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上表步骤二还可以用下列{#blank#}8{#/blank#}(填字母代号)方案代替,产生其他的现象后,也能得到相同的结论。

a.滴加CuCl2溶液       b.滴加MgSO4溶液     c.通入CO2

广西是白蚁危害重灾区。白蚁不仅对砖木结构的建筑破坏严重,释放出来的蚁酸也会腐蚀和毁坏钢筋水泥结构,存在倒塌的风险。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实验探究】

I.测定蚁酸的酸碱性

兴趣小组欲用紫甘蓝汁做酸碱指示剂,测定蚁酸的酸碱性。同学们把紫甘蓝汁捣碎后,用酒精浸泡,过滤,得到紫甘蓝汁,把紫甘蓝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现象如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pH=2)

氢氧化钠溶液(pH=14)

蒸馏水

白醋(pH=3)

肥皂水(pH=9)

纯碱(pH=10)

颜色

玫红色

黄色

紫色

粉红色

绿色

绿色

(1)紫甘蓝汁{#blank#}1{#/blank#}(填“能”或“不能”)测出蚁酸溶液的酸碱性。

II.蚁酸分解生成的两种氧化物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H2O和CO2;猜想二:CO和CO2;猜想三:H2O和CO

【设计并实验】

(2)先向A中通入一会儿N2 , 再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其中。先通N2的目的是{#blank#}2{#/blank#}。再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的装置。

选用F装置检验生成物中的水,则F应连接在{#blank#}3{#/blank#}处。(选填“①或②或③或④”)

【分析与结论】

实验现象

结论

装置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分解气体中存在水

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分解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

装置C中的黑色粉末变红色

分解气体中存在{#blank#}4{#/blank#}

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经同学们讨论,认为不需要增加F装置来检验水的存在,因为根据蚁酸中含有{#blank#}5{#/blank#}元素,推测出其中一种生成物是一定含有水;

(4)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猜想{#blank#}6{#/blank#}成立;

(5)实验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7{#/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