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达标测试卷

阅读理解。

壮哉——三峡大坝

    ①三峡大坝坝顶全长2309.47米,坝顶高185米,泄洪坝段长483米,是世界水利建筑规模最大的大坝。走在坝顶的水泥地面上,你会觉得和走在大街上没什么两样,可是当你回顾大坝的百年梦想,几十年的论证,十几年的建设,这个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会让你的每一步脚印都在丈量着我们民族的勇气,会让你的每一缕目光都能闪现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②登上海拔185米高的坝顶,近距离向下俯视大坝泄洪的场景,我们不由得惊诧了:奔腾的洪水似出海的蛟龙,腾空而起,雷霆万钧,白浪滔天,在泄洪点掀起巨大的旋涡,宽阔的江面水珠飞溅,水雾蒙蒙。阳光直射下来,似有彩虹依稀可见,而眺望远处的长江,江面静如湖水,在微微的山风里波光粼粼。这动与静的组合,宛如贝多芬的《命运》与舒伯特的《小夜曲》交相辉映,让你震撼,让你沉醉!

    ③江风徐徐,浪涛拍岸,徜徉在大坝的怀抱,不由得想起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词句:“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是啊,这一份殊荣,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是我们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

    ④遥望三峡,感受大坝的巍峨,领悟着一种人定胜天的伟大奇迹,沸腾的思绪始终难以平静下来,三峡大坝功在千秋,也必将随着它的巨大作用而载入世界史册!而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也永远激励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奋发图强!

(1)、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徜徉  宛如      雷霆万钧

(2)、第②段作者用“”这三个词写出了观看泄洪时的感受;第④段作者用这个词语写出了遥望大坝的感受。
(3)、“壮哉——三峡大坝”,三峡大坝的“壮”体现在哪里?
(4)、“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三句出自毛主席的词《水调歌头·游泳》。你还知道毛主席的哪些诗词?请写出两句。
(5)、这时,如果你站在三峡大坝坝顶,会想些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有两件事,我认为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的镜子,其中一件是老外干的,另一件也是老外干的。我把它们分述如下。

           第一件事: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的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20世纪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在1917年设计的,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真是闻所未闻80年前盖的楼房,不要说设计者,连当年施工的人,也不会有一个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还有人为它的安危操心!操这份心的,竟然是它最初的设计者,一个异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是怎样一种因素(体制?岗位责任制?金钱的诱惑?铁的纪律?敬业精神?个人品德?还是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日常的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使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在时空中更新换代了数茬人的机构,虽经近一个世纪的变迁,仍然守着一份责任、一个承诺?面对咱们自己的豆腐渣工程,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第二件事:在东北地区滨洲铁路穿越小兴安岭那条最长的隧道的山顶,有一座方方的石碑,那里长眠着一位异国的工程师。这位工程师曾负责这条隧道的设计。当工程进度由于意外没有按照预定时间打通时,这位工程师开枪自杀了!她以自杀抵补自己的失职和耻辱。

  这种自责方式对我们来说太陌生了。我们太习惯于在失败面前寻找“客观原因”了,我们也太习惯于在失误面前为自己开脱了。一个肩上负有责任的人,出了天大的责任事故,别说引咎自杀,辞职谢罪的也少有。一位异国女工程师喷洒着鲜血的自责行为,让我异常分明地看到了我们灵魂中的暗点。

        以上两个故事,将是我后半生永不丢弃的镜子,既照我的言行,也照我的内心,我愿意把这两面镜子送给所有有自省精神的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把屈辱当作鞭子

    一个男孩,上小学四年级时,随父母来到了河南五七干校,在五七干校的子弟学校读书。一天,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题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13岁的他“改”了标题,写了一篇叫《早起的虫子被鸟吃》的文章。于是,他和老师围绕这个命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老师让他当着班上同学的面说100遍自己是最没出息的人。男孩委屈极了,他的委屈变成了愤怒的喷发,结果他被学校开除了。

    1977年,恢复高考,许多人想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他记忆力不好,不擅长考试,成了“负状元”,名落孙山,当了一名工人。后来,他恋爱了,他女友的父母认为女儿必须嫁一个知识分子,好出人头地。于是女友便离他而去。他又一次委屈极了,而且痛苦不堪,一周内瘦了10公斤!上天好像就是这样捉弄着他。那时他产生了一个“特农民”的想法,开始自嘲能找出一条不上大学也能让对方后悔的方法。他想起自己小时候作文还不错,于是决定写作,写童话。未曾想,他写的童话孩子们很喜欢。他就不停地写呀写呀,这一写就是20年,写了1000万字的童话。他就是中国童话大王“皮皮鲁”之父郑渊洁。

    委屈的郑渊洁,为了排遣心中的愤懑,洗刷以往的屈辱,他勇敢地拿起了笔,孜孜不倦,不屈不挠,终于用自己手中的笔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这也使人想起以前美国有一位毫无声望的年轻律师。一次,他为了一件重要的诉讼事件赶到芝加哥。当地几位著名的律师对他毫无欢迎的表示。他跑去拜访他们,也到处受人白眼。因为那些律师自视清高、目中无人,认为自己和这样一个年纪轻轻、资格浅的人往来未免有失身份。然而,他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而是从中受到警策,锐意进取、挑战自我。他说:“我从人们的白眼中,看出自己的学识经验实在还远不够用。我发现我自己应该学习和尚未学习的事还多着哩!”于是,他发奋努力,矢志不渝,果然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当上了总统。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人处在逆境,会遭到挫折、贫穷以及世俗的磨难、压迫和围困。弱者会因此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强者则愈挫愈奋,勇往直前。因此,如果你正处在逆境中,你不妨将你所受的屈辱与委屈看作是一根鞭子。只要你正确对待这根“鞭子”,它就会鞭笞、激励着你,书写新的辉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____成____与____功____两个字组成的____成是功的积累____叫做____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午……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不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开卷有益

王树国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话自然不错。但有个前提——“卷”须是好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空前繁荣,可以说市场上各类图书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图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尚且不说那些坏书不能读,就连那些益书也不能“抓到篮子里就是菜”。

    读书________要用眼看,用嘴念,用耳听,用手记,________用脑想,且要思考、思考、再思考。________一个人读书的成果大小,与其思考的能力有很大关系。我就有这样的经验教训:读一本书,不认真思考,读了也不知其味;而认真思考了,不仅能吸取精华,还会产生思想火花。

    一个人总读一种书,有时会觉得腻烦,甚至不愿再读下去了。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利用“穿插阅读法”,即理论、文学书籍穿插阅读。如读那些政治类书籍容易枯燥无味,读得头晕脑胀时就穿插读读小说、故事、笑话之类的书,有意放松一下。读理论和专业书籍时,适当读些消遣性的内容,能缓解大脑疲劳,也能增加乐趣

    有位大学者,每年用9个月的时间读新书,而用3个月的时间读已经读过的书,他________要这样做,________他深信“重复是学习之母”。对已经读过的、而且重要的书,不要束之高阁,过些时候再拿出来翻一翻,读一读。实践证明,这种“旧书重温法”,会使记忆痕迹不断加强。

    倘能做到上面这些,才算是真正的“开卷有益”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哦,和平鸽

    哦!和平鸽!你是和平的象征,全世界的人类不分国界、民族、语言、追求和平的愿望都是一样真诚的。

    我,沐浴在亲人朋友和祖国的怀抱里,在充满和平的阳光下,幸福快乐地成长。

    清晨,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追着绚丽的朝阳去上学,书包里装有爸爸妈妈深情的嘱托。在美丽的校园里,我和同学们勤奋不懈地学习,尽情地玩耍,放学了,五彩的晚霞编织起黄昏,悦耳的鸽哨久久震颤着天空。我唱呀!跳呀!把欢笑捧给太阳,献给天空大地。

    春日的白云邀请我们去郊游,和平鸽在蓝天飞翔,把和平的种子撒向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我们像快乐的小鸟,兴奋地奔向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怀抱。尽情地嬉戏,那漫山遍野花,是幸福的象征,是和平、美好的象征。那些曾经使我激动、振奋、欢乐、或者思索、探讨寻味的世界都沐浴在祥和金色的阳光里,我们向着太阳歌唱,歌唱这和平,美好的世界,歌声在山谷回旋,托起一朵朵洁白的云彩……

    然而在晚上看新闻联播时,却不时有什么“中东地区形势紧张……”,“地中海沿岸乌云笼罩……”的消息干扰我平静的心,每当听到这些,我总禁不住把眉头紧锁。为什么?为什么世界上总有战争的硝烟的弥漫,总有鲜血在流淌?

    在世界的某些地方,却总在血与火的厮杀中。人们被夺去了美满幸福的家庭,甚至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源远流长的人类,曾用长矛抵挡住野兽的袭击而得以保存生命,却为何要端起炮弹机关枪自相杀残?我仿佛看到无数失去父母的孩子在揪心地哭泣。是谁?究竟是谁?摧毁了美丽的和平之花,戮杀了圣洁的和平鸽!

    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用纯洁的心做纽带,连接起全世界的小朋友,投入到争取和平,反对战争,保卫世界持久和平的行列中。使人类都过着最幸福,最快乐,最美好的生活。让世界到处盛开醉人的鲜花,到处飞翔着洁白的和平鸽。

    哦!和平鸽,请把永开不败的和平之花撒遍全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