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 21 女娲造人同步练习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①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

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乡居闲情
                                                                                                          钟梅音
      ①门前一片草坪,人们日间因为太阳高张,晚上嫌它冷冷清清,除了路过,从来不愿也不屑在那儿留连;唯其如此,这才成了真正是“属于我”的一块儿地方,它在任何时候,静静地等候着我的光临。
      ②站在这草坪上,当晨曦在云端若隐若现之际,可以看见远处银灰色的海面上,泛着渔人的归帆。早风穿过树梢,簌簌地像昨宵枕畔的絮语;几声清亮的鸟叫,荡漾在含着泥土香味的空气之中;只有火车的汽笛,偶然划破这无边的寂静。
      ③骄阳如炙的下午,我常喜欢倚在树荫下,凝望着碧蓝如黛的海水,静听近处人家养的小火鸡的“软语呢喃”。实在的,我深信无论谁听了小火鸡的声音,一定不会怪我多事—-把燕子的歌喉,让小火鸡掠美。那有如小儿女向母亲撒娇的情调,是这么微细、婉转,轻轻地开始第一个音,慢慢地拖长着第二个音,短促地结束了第三个音,而且有着高低抑扬,似乎在向它们的妈妈诉说什么。
      ④新雨之后,苍翠如濯的山岗,云气弥漫,仿佛罩着轻纱的少妇,显得那么忧郁、沉默;潮声澎湃犹如万马奔腾,遥望波涛汹涌,好像是无数条白龙起伏追逐于海面群峰之间。
      ⑤我更爱在天边残留着一抹桃色的晚霞,暮霭已经笼罩大地的时候,等着鸭宝宝的归来。差不多像时钟一般准确——当上学的和办公的都陆续回到家之后,你可以看见小溪的那一头,远远地有一个白点出现了,这就是我们唯一的“披着白斗篷的队长”,领着它的队伍正在向归途行进。渐渐地越游越近,一批穿着背上印满黑斑的浅褐制服的小兵,跟着它们的队长,开始登陆,然后一个个吃力地拨动着两片脚掌,摇晃着臃肿的身子,傻头傻脑急急忙忙穿过阡陌。有时一不小心滑落到田里,立刻勇敢地又爬了起来继续往前赶,唯恐会落伍似的。好不容易绕道迂回跑上了草坪,看见有人站在门边,一个个便鬼鬼祟祟偏过头去,商量不定。直到你离开了所站的地方,走得远远的,它们这才认为威胁已经解除,可以安全通过,然后一窝蜂地涌进了大门。
      ⑥柔和似絮、轻匀如绡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皓月从海面冉冉上升,清辉把周围映成二轮彩色的光晕,由深而浅,若有若无,不像晚霞那么浓艳,因而更显得素雅;没有夕照那么灿烂,只给你一点淡淡的喜悦和一点淡淡的哀愁。
      ⑦海水中央,波光潋滟,跟着月亮的越升越高,渐渐地转暗,终至于静悄悄地整个隐入夜空。只仗着几处闪烁的渔火,依稀能够辨别它的存在。
      ⑧你可曾看见过月亮从乌云里露出半个脸儿的情景?我仿佛在黄昏的花园里看见过,一朵掩藏在叶底的娇媚的白玫瑰,然而不及月的皎洁;又仿佛在古画里看见过,一个用团扇遮面的含羞的少女,可是不及月的潇洒;那么超然地、悠然地在银河里凌波微步。
      ⑨海风吹拂着,溪流呜咽着,飞萤点点,轻烟缥缈,远山近树,都在幽幽的虫声里朦胧地睡去,等待着另一个黎明的到来。
      ⑩即使天空黑沉沉地压了下来,仿佛画家泼翻了墨汁在宣纸上,骤雨夹着震撼宇宙的雷声以俱来的日子,从令人心悸的闪电里,隔窗开园窥见海水像死去了,一切都在造化的盛怒之下屏住气息。然而我知道,这些都要过去的,代替而至的将是一片更美丽清新的画图。人们都太忙了,从忙着吃奶、长牙,到忙着学走路、学说话、学念书……以至于忙着魂牵梦萦地恋爱,气急败坏地赚钱,因此忘了他们的周遭,还有这么一个可爱的世界。而我,却从一般人以为枯燥贫乏的乡居生活里,认识了它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向日葵

①乡村随处可见的诸多植物当中,我最喜爱的是向日葵。它们或成片地群聚于田野,或散落在农家的菜园,或零星地孑立于河堤上,或独自长在山坡上……无论土壤肥沃还是贫瘠,在哪里它们都可以恣意地释放生命的热烈激情,从不掩饰忠贞追随阳光的秘密。作为阳光的痴情恋人,它们活得率真,活得神采飞扬。

②我曾经在一堆嶙峋的乱石缝间,看到一株向日葵。或许是某个采石人无意中丢下的一粒种子,它就那般不管不顾地,在那坚硬的沙石间,无畏近乎窒息的干渴,将柔韧的根死死地扎向深处,倔强地长起来,不顾一切地迎向酷热的太阳,艰难而孤独。它圓圆的转盘状的花,像一则寓言,又像一首歌谣。

当大片大片的向日葵一起盛放时,那金黄色的汪洋,多么像大地上繁丽铺展的锦缎 , 那种令人目眩的巨大震撼,让人不敢与之长久地对视。甚至,只那么远远地一望,便有一种莫名的崇拜,訇然而至。

④炎炎夏日的午后,我坐在窗前,望着自家小园子里的一排向日葵,发现有牵牛花讨好地缘着它们向上攀援,有豆角秧依恋着它们健壮的身躯疯狂地生长,旁边的那些韭菜、生菜、茄子、辣椒等等,则一律向它们仰首致意。而它们,有些随和,又有些孤傲,在开花的所有日子里,都只管无所忌惮地追随太阳的升落,那样赤裸裸地表白,教许多的爱情诗句都黯然失色。

⑤”向日葵是从来都不看别人的眼色过日子的。”这是一位七旬老农的一句朴素的赞叹。他是我印象中最勤勉的农民,一辈子躬耕十几亩薄田,风调雨顺也罢,年景惨淡也罢。他谙熟季节的语言,懂得土地的真谛,守着一份简单得一览无余的生活,他感恩而知足。在我心中,他已活成了一棵从容的向日葵,淡定而不失浓烈。

⑥成熟的向日葵,会低垂下高傲的头颅,像一位谦谦君子,在西风嘹亮的颂词中,将一份骄傲的饱满呈现在深邃的十月。那些原本紧紧相拥的黑白分明的种子,将会以另一种友好的方式,走进我们寻常的生活,或作为最大众的零食,不分季节地芬芳我们的口齿,或被榨成:上好的葵花油,香郁我们总爱挑剔的肠胃。

⑦有一年冬天,一位分别25年的初中同窗来省城看我,背来一袋粒粒饱满的油黑锃亮的向日葵瓜子。坐在那家高级饭店豪华的包房内,等着上菜时,我们一起嗑着他精心挑选的瓜子,一颗又一颗,仿佛嗑着悠悠的岁月。我说:”老同学,这毛嗑儿(向日葵的俗称),有故乡纯正的味道。”

⑧同窗说我没有忘本,还是那么重情重义,我说他带来的礼物太好了,真的懂我。然后,我们情不自禁地聊起了与毛嗑儿有关的一些旧事,那里面有欢欣,也有伤感。无疑,向日葵是我们青春成长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许多藏在岁月深处的往事,都像一颗颗向日葵瓜子,即使沉默无语,也不失芳香。

⑨一日,读到朋友写的一首诗,读到”那一路追随阳光与梦想的金黄,多么像我年轻岁月铿锵的誓言”两句,不禁怦然心动:站在诗句中的向日葵,承载着我生命中太多的美好,颗颗晶莹,粒粒馨香。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坐 雪

舒维秀

进入小雪大雪天气,就更离不开火了。一家人挤坐在火铺上,围着火炉家长里短。如果脚后跟仍感到冷,祖父会嘀咕一句:“明朝怕要落雪结冰咯。”

我心里盼望着落雪。第二天一早,起来烧灶火煮猪潲的母亲推开木门,说了一声:“好大的雪啊!”我就晓得,对面坡上千树披银,这边寨里家家素妆,白雪铺在木屋青瓦上,好似盖了一张银色的晒席。窗格子外偶尔传来几声小山雀的叽喳——我也晓得,当它们从这梢飞到那桠时,准会抖落下几丝积雪。

“小孩盼过年,懒子想落雪。”落雪了,特别是连续落了几天大铺雪后,湘西侗寨人家一年到头难得地守在屋里,进入满寨坐雪时间。

同样是落雪,情形却不同。

有时落沙雪,就像细沙子落下,虽然持续不了多久,但落地后同泥水沾和在一起结成冰,要好几天才能融化,正应了“沙雪打底,够得(时间久)晴不起”这句话。

有时落铺雪,飘飘洒洒,无声无息。远山传来枞树枝条的折断声,那是森林在悄悄告诉人们大铺雪来了。落了铺雪,一般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天气就会放晴出太阳,阳光没什么暖意,只是给没有融化的雪白上加白罢了。

有时落完雪结“桐油冰”,瓦片上、树干上、地面上结一层硬硬滑滑的冰,颜色白偏暗,有些像桐油铺地,锄头尖角在冰上拉过,犁起白盐似的粉末,划出一条浅浅的线沟。“桐油冰”又硬又滑,人们不敢轻易出门,连去井边挑水,也要在胶鞋上缠绕几圈山藤,再用锄头刨出一个个小坑,脚踩进去才牢实。狗也怕在“桐油冰”上行走,觉察到有人在屋外活动,也只是在屋边汪汪叫几声。有好强的狗要去追行人,还没在冰上跑几脚,就东滑西拐,赶紧灰溜溜地转回来

“今年雪大,安心坐几天雪”,母亲嘴里这么说,手上却不闲着,她有一句口头禅——“雨天有雨天的活路,雪天有雪天的活路”。于是,找来针线盒,坐在火边一锥一针再一线地纳鞋底:先用锥子把千层底锥通,手捏针在头发上顺抹几下,再穿过鞋底,然后一手一手地拉扯麻索,任那均匀的“唰唰”声响满火铺间……

如果厢房里传来“乒乒乓乓”的木匠行头声,那准是父亲在做木匠活。家里的木屋架子是请木匠师傅做的,剩下的架楼板、装板壁和格子,则是父亲利用空闲时间完成的。每年的坐雪时间,正是他木匠行头响得勤的时候。“弯木头,直木匠。”那些歪歪扭扭的木板,在他闭一只眼、弹一线墨以及一斧一刨之间,很快就变成一张张平整、漂亮的壁头。

坐雪天,祖父坐在火塘边的大板凳上抽旱烟,吧嗒几嘴后,就在布棉鞋上磕磕烟杆头,随手反挂在板壁上,然后转到牛圈或猪圈边,取出木犁、锄头、单耙、踩耙和镰刀等农具,察看哪里有损坏或松动,细心打整一番再放回原处。经过一冬的坐雪,这些农具也有了崭新的精气神,静等开春耕作的日子。

坐雪天,最好玩的要数滑雪板了。滑得最快的是旧圆桶板,两头翘、中间鼓,小屁股坐在中间凹处,从屋旁的土坡滑下,总是中途翻车或到头刹不住车,滑下路坎也是常事。不过,这可吓不倒我们,翻身爬起来,拍拍屁股,抖落身上的雪,扛起雪板又往上走。

“今年这大雪,落金落银啊!”乡人们不讲“瑞雪兆丰年”这样文绉绉的话,但他们也晓得,大雪一来,要冻死田地里几多害虫。今年一场雪,明年一场雨,喊得应(说完应验)的,风调雨顺也是可期。

这些都是小时候的事情。如今入冬,不管雪大雪小,乡人们照例骑着摩托或开着大小车辆,该外出务工的务工,该去跑运输的跑运输,该赶集做生意的赶集做生意,似乎忘记曾有坐雪这一回事。

【活动二】探访小说天地

吉先生

①吉先生的名字很怪,姓吉,名吉,在中文系开一门很冷僻的课,专讲中国方言。这门课居然很受学生欢迎,第一是吉先生的口才好,在语言上有特殊的天赋,他能讲许多种方言,惟妙惟肖。有人说他如果去说相声,定能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大腕。第二是吉先生为人很随和,没有架子,永远是笑眯眯的样子,对生活有一种相当达观的理念。

②他业余最大的爱好,是逛古玩市场,专找那些小摊子转悠,不时地买回一些小玩意儿,如印盒、印章、玉环、玉佩之类,用行话说他收藏的是杂项。许多年前,他买了一块田黄印石,很得意,时刻带在身上,逮着谁必拿出来炫耀。看过的人都说这是一块黄玉,不是田黄。他哪里肯信,依旧高高兴兴地让人欣赏。那时,当过他硕士导师的甘辛老先生还在世,说:“人说是假,他自认是真,并以此得到愉悦,正如佛理所称'境由心造',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③甘老先生最不满意吉先生的,是他的“述而不作”。课上得好,讲义也写得精审,而且时有新鲜见解,但很少加以整理,形成论文和论著。吉先生相当固执,他说只要学生听课有所收获,这就行了。

④吉先生当了好多年的讲师,尔后还是甘辛老先生据理力争,以他在中国方言研究上的权威地位,"内举不避亲",好歹让吉先生升了个副教授。不久,甘辛老先生魂归道山,吉先生在副教授这个职称上就再也没有挪过窝。

⑤吉先生五十有五了。

⑥在导师生前,吉先生每周必有一次上门请教,导师坐着,他坚持毕恭毕敬地站着。导师故去后,他还是每周一次去向师娘请安,不落座,站着问师娘身体如何,生活如何。

⑦师娘说没见过这么义道的孩子。

⑧师娘说:“你老师走前最挂念的是你什么时候升上教授。”

⑨吉先生说:“做学生的很惭愧,辜负他老人家了。”

⑩“他的学生居然还是个副教授,人家不奇怪吗?”

⑪“是奇怪,也……不奇怪。"

⑫师娘叹了一口气。

⑬有一天,师娘忽然从柜子里拿出一大叠讲义稿,里面还夹着一个大信封,上写:给吉吉小友。

⑭“是你老师留给你的,他让我过几年再交给你,你仔细读读那封信。”

⑮导师在信中说,这是《中国方言渊源丛考》一书的书稿,其中有许多见解取自吉吉平日的言谈,有许多资料是吉吉帮助收集的,希望吉吉整理此书交出版社,可署两个人的名字,以便将来评职称。

⑯师娘说:“你就听一回你老师的话。”

⑰吉先生点了点头。

⑱为整理这部书稿,吉先生花了三年的课余时间。

⑲他把那块自认为是田黄的印石,收进一个木匣子里,再也不让人鉴赏。他也没有兴趣去逛古玩市场了,一心一意地整理书稿,补充资料,认认真真地考订,一字一句地推敲。

⑳然后,他把重新抄写的书稿,交给了江南大学的出版社,只署了导师甘辛一个人的名字。但他写了一个情文并茂的“代后记”,准确地评判了导师一生的学术成就,深情地回忆了导师的音容笑貌以及对自己的教诲和提携。

㉑书出来后,他恭恭敬敬地把样书和稿费交给了师娘,说:“请您原谅,我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其实这本书,老师生前完全可以整理出版的。他为了鞭策我,故意把这工作留给我来做,以便让我毫无愧疚地署上自己的名字。我感谢他,但我决不能这样做。”

㉒ 师娘说:“你呀,你呀。”

㉓六十岁的时候,吉吉退了休。如果他是教授,可以干到六十五岁。

㉔退休了的吉先生,没有任何怅憾之色,依旧是笑眯眯的样子,他觉得他这一生很值。

㉕他现在有足够的时间去逛古玩市场了,而且是和退休了的老伴一起去。

㉖儿子去了美国留学,日子真正地轻松下来。

㉗有一次,吉先生和老伴儿在一个小摊子上,买到了一方端砚,上面有铭文,是明代一个稍有名气的画家用过的,开价一千元。吉先生狠了狠心,砍价到八百元。小贩说:“就冲您这个眼力,我服!成交吧!”

㉘吉先生的老伴问:“是真的吗?”

㉙“那还有假?我就认定它是真的了,谁说也不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