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文科)期中考试试卷
材料:法显(约367—423)是中国西晋高僧。晋隆安三年(公元99年),法显由长安起步,经河西走廊过西域,由中亚到南亚,留学天竺,探寻并记录了大量释教经典,之后来商船到新子国(今斯里兰卡),模激印度进,经那要提(今苏门条腊),绕行南洋抵达山东半岛崂山附近,接着由陆路行进,一路跋涉,终于晋义展九年(413年)回到东晋首都建康。
在长达十五年的行程中,法显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步行走过四万里路程。这期间他经历了荒无人烟的大戈壁,飞沙走石的葱岭,以及“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的印度洋。虽同行十一人,但坚持始终的唯法显一人。归国之后,与天竺祥师佛驮践陀罗耗时五年多之久,共同翻译了《摩柯僧低律》《大般泥酒经》等六部经典。与此同时,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游记,即《法显传》。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的觉醒的时期。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些黄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不仅贵族、游士弃宗族而不顾,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分家另过,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孔子本人也很少谈到人性问题,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性善”、“性恶”、“性无善恶”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冯雪俊、高锦花《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
材料二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到,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期。而这种觉醒带来的是自由,是对个性的张扬,是对自我意识的突出。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吴玉娟《以“人的觉醒”为主线的阮籍玄学美学研》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