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备考2020深圳市历史中考模拟5

在古代,中国曾领先世界;在近代,中国受尽劫难;在当代,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正在为成为世界强国而努力奋斗。据此,回答问题。

【古代:灿烂辉煌篇】

材料一:

【近代:自强雪耻篇】

材料二: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

——《中国国防历史与国防建设》

【当代:大国崛起篇】

材料三:60多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了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

——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保持合理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而且中国还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材料五:深圳市1980--2008年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材料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引领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摘自《人民日报》

(1)、从材料一示意图,可以看出汉朝的海陆“丝绸之路”连通了中国与哪个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自1405—1433年间,明代航海家郑和为扩大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率船队七下西洋,请问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2)、根据材料二,一百多年前,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兴建了哪些近代军事工业?(请举一例)。为加强海防,洋务派作了哪些努力?近代哪场战争的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3)、在材料三的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哪一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在亚非等国的支持下,中国于1971年10月,取得了哪项重大的外交胜利?
(4)、为了“把自己的事办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农村改革中推行了什么制度?这个制度的推行有何意义?
(5)、读图分析,请用一句话概括深圳特区前28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深圳特区的建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
(6)、“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举一反三
“合则双赢,分则两伤,合作共赢”是历史发展的定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随着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相继诞生,国共两党关系遂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并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论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启示》

材料二: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法德关系能够实现民族和解,这奠定了二战后欧洲合作的政治基础。正是在法德关系实现和解的基础上,两国合作推动欧洲一体化开展,进而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政治地位的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法德关系的改善,也为当今国际社会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和对抗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材料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习近平《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

以中国留学生为切入点的综合探究题

【困局求变】

材料一

人物

经历

詹天佑

留学回国后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魏瀚

曾任福州船政局总工程师

叶祖珪、萨镇冰

清末民初历届海军司令

严复

翻译了《天演论》等西方著作

——张海鹏 翟金懿 著《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留学生群体的历史贡献。

【赤子心声】

材料二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1年5月,与刘少奇等人相约从上海坐船去苏维埃俄国留学,但任弼时的父亲想要他留在上海。出发之前,任弼时为了说服父亲,他给父亲写了一封家书……

——张丁 著《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

(2)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任弼时写给父亲家书里阐述留学苏俄的理由。

【破浪归航】

材料三   1950年1月,新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发出号召,希望留学生能火速回国建设祖国。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移民局却下达“禁止中国学生出境之命令”。……1955年,经中国政府努力,历经千辛万苦,钱学森等留学生在周恩来的帮助下终于回到祖国。

——左玲《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外留学生群体的归国浪潮》

(3)对于中国留美学生回国问题,中美态度有何不同?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时代浪潮】

材料四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4)综合上述探究过程,谈谈你对材料四中图表反映现象的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