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种能够对疟疾提供100%防护的疟疾疫苗将首次在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从而研究其在真实条件下的有效性。

    这项试验将于2020年初在赤道几内亚海岸外的比奥科岛实施,将有2100名年龄在2至50岁之间的受试者参与该试验。领导这项研究的疟疾研究人员表示,这项试验的目的是提供监管机构批准该疫苗所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赤道几内亚政府和私营能源公司正在赞助这项试验。

    在实验室研究中,这种名为PF的疫苗已被证明是迄今开发的最有效的疟疾疫苗,能够为健康的志愿者提供完全的保护。疫苗的工作原理是激发对恶性疟原虫的一种免疫反应,该疫苗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整个寄生虫作为其有效成分,而大多数候选疟疾疫苗只包括少量的基因工程寄生虫蛋白。

    然而为了有效性,必须通过静脉注射疫苗。这对大规模疫苗接种行动提出了挑战,因为这是一个比通常用于其它疫苗的过程更加复杂的程序——其它疫苗注射往往需要穿透皮肤或肌肉,或采用口服的方式。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疟疾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摘编自赵熙熙《最有效疟疾疫苗将大规模测试》,《中国科学报》2019年4月19日)

材料二:

    英媒称,将给大约36万名脆弱的非洲孩子接种世界上首种疟疾疫苗,这是一个“历史性里程碑”。该疫苗提供对患上这种传染病的部分保护,试验显示它的预防率为四成。

    疟原虫感染患者的红细胞致使其破裂,降低了红细胞的总数,从而导致疟疾贫血。这是受感染儿童的主要死因。而该疫苗的工作原理是,促使免疫系统攻击疟原虫。报道称,这种疫苗已研制了30年,将给5到9个月大的儿童注射三剂,然后在孩子两岁左右时注射第四剂。该疫苗是一种补充性疟疾控制工具,将被纳入世卫组织建议的预防疟疾措施核心方案。这一方案还包括常规使用药浸蚊帐、室内喷洒杀虫剂以及及时开展疟疾检测和治疗。

    这项疫苗计划的目标是每年给三个非洲国家的大约36万名儿童接种。接种对象将由这些国家的卫生部门决定,以使之发挥最大作用。

(摘编自《全球首个疟疾疫苗在非洲接种》,《参考消息》2019年4月25日)

材料三:

    世卫组织欢迎马拉维政府今天在一项试点规划中推出世界上第一种疟疾疫苗。该国是非洲拟开展试点三国中的第一个。名为RT的疫苗将提供给两岁及以下儿童;加纳和肯尼亚将在今后几周开始使用该疫苗。

疟疾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两分钟夺走一个孩子的生命。这些死亡大多数发生在非洲,当地每年有超过25万儿童死于疟疾。5岁以下儿童面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风险最大。全世界范围内,疟疾每年导致43.5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过去15年来,蚊帐和其它控制疟疾的措施取得了巨大成果,但现在进展停滞甚至某些地区出现逆转。我们需要新的解决方案来使疟疾应对工作回到正轨,这种疫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工具,有可能挽救成千上万儿童的生命。”

(摘编自世界卫生组织官网《马拉维启动疟疾疫苗试点》,2019年4月2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PF疫苗在实验室研究中能够对疟疾提供100%防护,已被证明是迄今开发的最有效的疟疾疫苗。 B、赤道几内亚政府和私营能源公司正在赞助PF疫苗的临床试验,这项大规模的测试将于2020年初在赤道几内亚海岸外的比奥科岛实施。 C、世卫组织建议的预防疟疾措施核心方案,不仅包括疫苗的研制,还包括用药浸蚊帐、室内喷洒杀虫剂以及及时开展疟疾检测和治疗等。 D、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为疟疾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43.5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儿童。在非洲,每年有25万儿童死于疟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PF疫苗接种采用了比肌肉注射或者口服的方式更加复杂的程序——静脉注射疫苗。这是为了确保疫苗接种的有效性。 B、疟疾是一种虫媒传染病,受感染的非洲儿童都是因为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导致全身发冷、发热、多汗,甚至因疟疾贫血而死亡。 C、研制了30年的RT疫苗是世界上第一种症疾疫苗,在非洲的三个国家首先试点,提供给两岁及以下儿童。这有可能挽救成千上万儿童的生命。 D、十多年来,世卫组织一直致力于疟疾的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现在注射RT疫苗将成为预防疟疾措施的有效方案之一。
(3)、以上三则材料中,两种疟疾按苗有明显区别。请从应用对象、应用效果、工作原理三方面作概括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凡·高的向日葵

余光中

早在巴黎时期,凡·高就爱上了向日葵。1888年初,他南下阿罗,定居不久,便邀高敢从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去阿罗同住。这正是凡·高的黄色时期,更为了欢迎好用鲜黄的高敢去黄屋同住,他有意在十二块画板上画下亮黄的向日葵,作为室内的装饰。

1888年8月底,凡·高去阿罗半年之后,写信给弟弟说:“我正在努力作画,起劲得像马赛人吃鱼羹一样;要是你知道我是在画几幅大向日葵,就不会奇怪了。我手头正画着三幅油画……。所以这一幅是浅色衬着浅色,希望是最好的一幅。既然我盼望跟高敢同住在自己的画室里,我就要把画室装潢起来。除了大向日葵,什么也不要……整组画将是蓝色和黄色的交响曲。每天早晨我都乘日出就动笔,因为向日葵谢得很快,所以要做到一气呵成。”

过了两个月,高敢就去阿罗和凡·高同住了。不久两位画家因为艺术观点相异,屡起争执。耶诞前两天,他的狂疾初发。耶诞后两天,高敢匆匆回去了巴黎。凡·高住院两周,又恢复作画,直到1889年2月4日,才再度发作,又卧病两周。1月23日,在两次发作之间,他写给弟弟的一封长信,显示他对自己的这些向日葵颇为看重,而对高敢的友情和见解仍然珍视。

他说:如果你高兴,你可以展出这两幅向日葵。高敢会乐于要一幅的,我也很愿意让高敢大乐一下。所以这两幅里他要哪一幅都行,无论是哪一幅,我都可以再画一张。你看得出来,这些画该都抢眼。我倒要劝你自己收藏起来。这种画的格调会变的,你看得愈久,它就愈显得丰富。何况,你也知道,这些画高敢非常喜欢。他对我说来说去,有一句是:那……正是……这种花。你知道,芍药属于简宁(Jeannin),蜀葵归于郭司特(Quost),可是向日葵多少该归我。

足见凡·高对自己的向日葵信心颇坚,简直是当仁不让,非他莫属。这些光华照人的向日葵,后世知音之多,可证凡·高的预言不谬。在同一封信里,他甚至这么说:如果我们所藏的蒙提且利那丛花值得收藏家出五百法郎,说真的也真值,则我敢对你发誓,我画的向日葵也值得那些苏格兰人或美国人出五百法郎。

凡·高真是太谦虚了。五百法郎当时只值一百美金,他说这话,是在1888年。几乎整整一百年后,在1987年的3月,其中的一幅向日葵在伦敦拍卖所得,竟是画家当年自估的三十九万八千五百倍。要是凡·高知道了,会有什么感想呢?要是他知道,那幅《鸢尾花圃》售价竞高过《向日葵》,又会怎么说呢?

1890年2月,布鲁塞尔举办了一个二十人展。主办人邀请凡·高参展。凡·高寄了六张画去,《向日葵》也在其中,足见他对此画的自信。结果卖掉的一张不是《向日葵》,而是《红葡萄园》。非但如此,《向日葵》在那场画展中还受到屈辱。参展的画家里有一位专画宗教题材的,叫做德格鲁士,坚决不肯把自己的画和那盆不堪的向日葵一同展出。在庆祝画展开幕的酒会上,德格鲁士又骂不在场的凡·高,把他说成笨瓜兼骗子。罗特列克在场,气得要跟德格鲁士决斗。众画家好不容易把他们劝开。第二天,德格鲁士就退出了画展。

凡·高的《向日葵》在一般画册上,只见到四幅:两幅在伦敦,一幅在慕尼黑,一幅在阿姆斯特丹。凡·高最早的构想是整组画将是蓝色和黄色的交响曲,但是习见的这四幅里,只有一幅是把亮黄的花簇衬在浅蓝的背景上,其余三幅都是以黄衬黄,烘得人脸颊发燠。

凡·高嗜画向日葵,该有多重意义。向日葵昂头扭颈,从早到晚随着太阳转脸,有追光拜日的象征。德文的向日葵叫Sonnenblume,跟英文的sunflower一样。西班牙文叫此花为girasol,是由girar(旋转)跟so1(太阳)二字合成,意为绕太阳,颇像中文。法文最简单,把向日葵跟太阳索性都叫做soleil。凡·高通晓西欧多种语文,更常用法文写信,当然不会错过这些含义。他自己不也追求光和色彩,因而也是一位拜日教徒吗?

其次,凡·高的头发棕里带红,更有红头疯子之称。他的自画像里,不但头发,就连络腮的胡髭也全是红焦焦的,跟向日葵的花盘颜色相似。至于1889年9月他在圣瑞米疯人院所绘的那张自画像(也就是我中译的《凡·高传》封面所见),胡子还棕里带红,头发简直就是金黄的火焰;若与他画的向日葵对照,岂不像纷披的花序吗?

因此,画向日葵即所以画太阳,亦即所以自画。太阳、向日葵、凡·高,三位一体

另一本凡·高传记《尘世过客》诠释此图说:向日葵是有名的农民之花;据此而论,此花就等于农民的画像,也是自画像。它爽朗的光彩也是仿自太阳,而文生之珍视太阳,已奉为上帝和慈母。此外,其状有若乳房,对这个渴望母爱的失意汉也许分外动人,不过此点并无确证。他自己(在给西奥的信中)也说过,向日葵是感恩的象征。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走进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面而来的仿佛是一个科幻感十足的“未来世界”——一座长方体建筑被一个椭圆形的开口直接穿过。建筑内部,一个巨大的球形报告厅占据了大厅的中央位置,如同“天眼”凝视外界。环视四周,围绕报告厅逐级上升的阶梯与高挑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带来如同海浪起伏般的景观效果……近日,几张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的照片在网上迅速“爆红”,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

    这座图书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它用现代建筑理念和方法创造了一个科技感和美感十足的巨型中厅,让读者拥有极大的阅读、交流以及想象的空间。”滨海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宋俊生介绍,“我始终认为,图书馆并非一个简单的陈列空间。它以丰富多样的、多载体形式的、经过精心挑选的、长期积累的文献信息为基础,是知识与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人类文化的传播地。它囊括中外,兼及古今,能够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体育艺术素养进行全方位的熏陶。它们或历史悠久庄严肃穆,或年轻灵动充满生机,不应该都长着相似的面孔。”

(摘编自2017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陈建强等《用书籍涵养一座城市的品格》)

材料二:

    有学者做调研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超过60%的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城镇居民中有接近40%的中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去过图书馆;有超过20%的居民不知道本地公共图书馆;仅有4%的中小城市有图书馆的道路标识。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4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公共图书馆利用率很低:2013年我国公民图书馆持证率只有2.5%,而美国是68%,英国是58%。201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0.36次,美国人均到馆5.1次。

(摘编自2017年第1期《图书馆工作》柴林红《探究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书香社会”的对策》)

材料三:

年份

省级馆

市级馆

县级馆

合计

财政拨款/万元

购书专项经费

/万元

财政拨款

/万元

购书专项经费

/万元

财政拨款

/万元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财政拨款

/万元

购书专项经费/万元

2010年

1780.1

300.0

2692.0

641.0

5253.4

453.2

9725.5

1394.2

2011年

2004.1

500.0

3863.7

377.0

5329.4

575.3

11197.2

1452.3

2012年

3102.0

500.0

5646.6

467.0

7433.5

648.2

16182.1

1651.2

2013年

4462.9

700.0

5656.1

544.6

8628.7

803.9

18747.7

2048.5

【注】本表数据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2014年)统计得出。

材料四:

    在河南许昌市鹿鸣湖畔的一座钢构玻璃房内,一名年轻女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手边放着刚从超市提回来的购物袋。她说,这里环境好,隔着玻璃就能看到湖,而且借阅方便,离家也近,哪怕是买菜的间隙,她都会进来坐一坐。

    这座玻璃房便是今年9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24小时智慧阅读空间”。它是融智慧图书馆、便民志愿服务站为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许昌在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路段共建成了12座这样的玻璃房。

    随意走进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通透宽敞,布置整齐。大书架上,各类图书琳琅满目。阅览桌椅旁摆放着自助办证机、电子图书借阅机、自助借还书机等。此外,玻璃房内还设有应急小药箱、针线包、雨伞架等便民服务设施。

    当阅读逐渐实现“零门槛”,氤氲的书香将成为城市最有朝气的文化标签。这些“家门口的图书馆”,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阅读,藏于图书馆的书变成了市民的手边书和案头书。

(摘编自2017年11月10日新华社记者史林静《“家门口的图书馆”构筑24小时智薏阅读空间》)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明确了我国未来城镇化的路径和方向;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这是“特色小镇”一词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亮相。从政策的指向中可以看出,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镇已经进入了中央视野。

    当前,各地政府都在规划特色小镇,据统计,目前全国特色小镇总计划数量已超过1500个,加上住建部此前公布的403个特色小镇,今后全国将会出现近2000个特色小镇。从全国来,特色小镇作为新生事物,其原始经验来自于浙江。从特色小镇的范本“云栖小镇”可以看出,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镇”,而是一个“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活而新”的区块和平台。

    作为人口及产业的核心载体,特色小城镇早已成为发达国家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经济活力点。例如,美国高科技小镇集聚的硅谷,人口不到美国的1%,但GDP占比却高达4%—5%。在经济新常态下,作为经济、产业、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特色小镇也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应该建成一个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而不是一个仅仅为发展房地产而堆砌起来的“空壳子”。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01月24日)

材料二:

图:首批127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主要产业所占百分比(%)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报告》)

材料三:

    丽晖谷小镇是意大利冬季最美、最有名的旅游胜地。它的成功之处有三点。一是独特的自然风光。它位于阿尔卑斯山中段,在欧洲两个最大自然公园斯特维奥国家森林公园和波尼纳公园之间,是一条长而宽的峡谷。在这里旅行,有融入大自然的感觉。二是丽晖谷建有许多滑雪设备,能够进行各种冬季滑雪运动,受众包括初学者和高水准的滑雪爱好者。这使得丽晖谷成为独具特色的冬季体育文化集聚地。三是众多人文旅游景点的建设。丽晖谷有着许多迷人的景点,如建筑风格独特的天主教堂、村庄、牧场,以及各种野生物,这些景点成为体育文化产业的衍生休闲配套项目。总之,丽晖谷小镇的特色在于把自然、人文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选自《东方头条》2018年3月13日)

材料四:

    日前走访西部某县的文旅小镇,民俗文化街上灯笼高挂,清一色的仿古建筑,木雕花窗、青砖粉墙,两边的商铺生意却冷冷清清。当地商户说,民俗街刚开业时火过一阵,可小镇位置偏远,周边又没什么大景点,聚不来人气,不少店家只好关门。打造文旅小镇,当地政府投入不少,但是这各路拔苗助长的“人造特色”何以为继,要打个问号。

    纵观成熟的特色小镇,都是有产业基础、有特色优势,在市场环境中自然成长起来的。而不具备条件,靠行政推动,一味模仿复制,胜者寥寥。比如同样是香菇小镇,浙江庆元有食用菌企业200多家,产业链条完备,一半农民从事这个行业;而有的地方香菇产业从零起步,也大干快上建“香茹小镇”,真为他们捏把汗。为何一些地方创建特色小镇动力那么强?动力源自传统发展路径依赖,认为抢到特色小镇这顶“帽子”,就有项目、来钱快,不惜下指标、炒概念、造“特色”,有的把特色小镇当融资平台,打着这个旗号搞房地产。

    特色小镇不是越多越好,盲目发展潜藏风险。有关部门测算,一座面积1—3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镇,投资要几十亿元。跟风上产业,市场风险不小,一旦产业有闪失,会让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加大债务风险。前些年,一些地方发展食用菌、苗木产业,一哄而上后产能过剩,“茹变草”“苗变草”,这样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另外,有的地方“假小镇真地产”,加大了房地产库存,可能重蹈“摊大饼、造新城”的覆辙,让造出的新镇变“空镇”。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6月11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1993年春节前夕,像往年一样,王选闭门搞设计。年后,他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回来,王选把设计给他看。

    “王老师,你设计的这些都没有用。”学生看过后对导师说,“IBM的PC机主线上有一条线,你可以检测这个信号。” 

    王选愣住了。因为他明白了,自己苦苦钻研了两个星期的设计,被学生一句话否定了。这是王选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事件。 

    “本来,我以为自己做一线的工作可以做到60岁。”现在犹如看见一个海边的黄昏,往事潮水般在夕照中涌来……从投身这项科研至今,18年了,他奉献了所有的节假日,“18年来可以说一口气都没有歇过。”他为自己能始终能站在这个领域的最前沿感到自豪。可是“今天,我看到,在我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我已经不如年轻人了。在我不那么熟悉的领域,岂不是更差!” 

他作出了一生中自己第六次重大抉择:让年轻人来挑重担,让年轻人自己的思想里开出鲜花来,才会硕果累累。

    就在这一年,王选把几位不同年龄段的年轻人同时推上研究室主任的位子。比如彩色系统研究室主任36岁,此后主持完成了彩色调频挂网算法并实现高保真彩色印刷,从而实现了彩色技术的重大突破。今天,已是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栅格图像研究室主任27岁,研究出新一代栅格图像处理器,进而开发出纯软件的栅格图像处理器,为方正系统进入香港、台湾,乃至日本市场作出重要贡献。

    1995年6月,一个年轻人来投奔王选。他曾经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因无法转化为社会化的产品,他从中国科学院辞职去了“外企”,从事美国产品的汉化工作,换句话说,是替美国产品搞“转化”。不久,感到这样的工作虽然工资很高,但心里不舒服。

    王选收下了他。今天,他是方正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负责数字视频的科研开发,这是一个犹如革新传统的印刷业那样,将对传统广电业进行革命性改造的重大领域。

    这些高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均得益于年轻人在第一线能随时随地积极地思想。我们看到,王选在感到不如年轻人的时候作出的第六次抉择,是他人生中最智慧的抉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