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6灰雀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②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_____孩子_____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_____

    ③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④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⑤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⑥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⑦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⑧列宁问:“会飞回来?”

    ⑨“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1)、给选文第②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以下哪一项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着急的心情?(    )
A、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B、列宁问:“会飞回来?”
(3)、根据选文中人物的对话,猜猜当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选项。

A.我不能说是我把灰雀捉走了。

B.我捉走了灰雀,害得别人这样担心,明天我就把它放回来。

C.这只灰雀大概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

D.也许这个小男孩见过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

Ⅰ第②自然段中列宁想

Ⅱ第③自然段中男孩想

Ⅲ第⑥自然段中列宁想

Ⅳ第⑦和⑨自然段中男孩想

(4)、“男孩说:‘没……我没看见。”’男孩为什么迟疑?
(5)、读下面的句子,和选段比一比,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列宁看见小男孩,就和他交谈,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欢和担忧。小男孩被感动了,把提走的灰雀放了回来。

(6)、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发现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__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__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__母亲说__你们回来__妈给你们煮饭__不是受累__是高兴呀__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需要走一段路,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不很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哪怕装也要装出个忠实听众的样子才行。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挂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纸厂上班。学校在城西,厂在城东,母亲担心我会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我走到马路对面。然,台-lkT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掠散,但永远也掠不去的是她爱子的情肠。而她的儿子,却对她日渐淡漠,即使几月半载回来看她,也是出于一种义务,为了不让别人指责自己忘恩负义,这不只是缺乏诚意,更带着私心。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二只手从母亲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失望、闪过疑惑、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⑧“妈,您腿脚不灵便,车多人挤,过马路时千万要前后左右看一看.别跟车子抢时间。啥时家里有事,您说一声,我们都会来。”母亲背过头去,默默地拭去夺眶而出的泪水。

    ⑨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心里有几许感激、几许心疼、几许爱意和几许感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