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单元测试卷

材料一: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运用,手机上网对中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个新鲜词。有些同学上课时,隔几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晚上就寝,摇个微信躲在被子里和陌生人畅聊;玩游戏、看电子书、在网上吐槽……手机这个美丽的终端让一些同学任意的永远在线。

材料二:下面漫画《真假难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网络交往的对象具有什么特点?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至少3点)
(3)、请你联系实际为那些永远在线的同学提几点积极的建议。(至少提出3点)
举一反三

各类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层出不穷,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形势较为严峻。

材料一   2020年10月,吴某成为了非法牟利,在网络平台上私信小赵(化名),得知小赵系未成年人后,假称小赵中奖并要求添加好友领奖,之后向小赵发送虚假的中奖转账截图,让小赵误认为已转账。当小赵反馈未收到转账时,吴某成便要求小赵使用家长的手机,按其要求输入代码才能收到转账,诱骗小赵向其提供的银行卡、支付宝、微信账户进行转账或发红包,骗取小赵钱财。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间,吴某成共计骗取5名未成年人的钱财6万余元。最终,人民法院根据《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或者诈骗重病患者及其亲属财物的,酌情从重处罚”,对吴某成依法从重处罚,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判断,材料一中吴某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结合材料一和“做守法的公民”的相关知识,谈谈吴某成因诈骗被处罚一案给我们青少年的警示。

材料二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为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加大对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的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2)结合材料二,运用“夯实法治基础”的相关知识,阐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立法意义。

材料三   为让同学们增强电信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应对能力,某班拟开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主题班会课。

(3)请你根据班会课主题,结合三则材料,为同学们提供两条关于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小贴士”。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