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阶段检测(三)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五、六单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
(2)、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试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选官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统治者维护其封建统治的基础,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从顺应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从秦的军功与客(即客卿,古代官名,是春秋战国时期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到汉代实行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后期,往往由于腐败和政治因素而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张艺凡《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提出了“人尽其才”的用人思想,并积极探索建立“野无抑郁之士,朝无幸进之徒”民主共和的人事制度,此后逐步提出的五权宪法和考试权独立的思想进步丰富其用人思想理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广东各界举荐其兄孙眉为粤省都督,他以兄长不熟悉政治为由而拒绝。不因政见不同,如设法延揽著名改良人士容闳,利用宋教仁的专长任命其担任临时政府法制局长等,体现其任人唯贤的用人主张。他多次对政府相关部门强调,用人一定要慎重铨选,杜绝滥竽充数,并欲以立法方式规范文官考选制度等。由于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果实,这些设想无法真正落实。

——摘编自黄武《孙中山的用人思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