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开国之后,明太祖开始着手建立新的金融体系。由于铜钱严重不足,政府又尝试恢复纸币制度。洪武七年(1374年),明政府订立钞法,设宝钞提举司。次年,造“大明宝钞”。宝钞为不兑换纸币(即可以用金银换宝钞,却不能用宝钞换金银),政府发钞不储备金、银本钱,禁止民间以金银相交易,违者治罪。洪武九年又令天下税粮以银、钞、钱、绢代输。明政府初行钞法。对钞币的发行值并无限制。加之作假成本低,伪钞泛滥,于是发生钞币贬值等情况。到了洪武二十七年,贬值已经超过六倍。钞币的贬值使得政府官员原本就低的俸禄(由粮食加钞币构成)变得更加可怜。到洪武末年,钞法阻滞不行,民间交易只用金银。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皇帝终于放松了用银的禁令,逐步使得民间金融系统脱离了政府的摆布,推动了民间经济的繁荣,无意之间让这个原始、僵化的帝国存活了近三百年时光。

——据漆侠主编《这个改革通史·明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武年间货币制度改革举措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洪武年间货币制度改革的影响。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徽宗时期,为了聚敛财富,强行扩大交子的发行区域。从崇宁三年(1104年)开始,在京西路使用交子。第二年又推广到除闽、浙、湖广、开封以外的其他各路,并把“交子”改为钱引。但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最终只是失败,由于发行困难,不久便被废除了,又恢复到只有四川流通纸币的状态中。由于宋徽宗时期,在四川更加肆无忌惮地滥发纸币而不再有准备金,因此造成了纸币的贬值,一贯贬到十几文或十文。

——吴树国《民之通货——历代货币流变》

材料二

哲宗以后的徽宗时期,是北宋最黑暗腐朽的时代,徽宗和蔡京、童贯集团,竞为奢靡、大兴土木、享乐腐化、侵吞公物、吃喝嫖赌,无所不为;聚敛财钱,竭泽而渔,无所不用其极。几年之间,就弄得国库空虚。加之用兵西夏,收复湟、廓,军费增加,财政吃紧,于是就用发行交子来解决财政开支。

——贾大权《官交子在我国纸币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嘉靖时期的吏部左侍郎靳学颜认为白银“寒之不可衣,饥之不可食”,其与铜钱、海肥(一种贝壳,在云南被用作货币)用于流通计价的功能并无明显区别。顾炎武分析了流通货币从铜钱经纸钞最后演变为白银的动态过程,“钞法之兴,因于前代,未以银为币而患(铜)钱之重,乃立此法”“今日上下皆银,轻装易致,而纸币自无所用。故洪武初欲行钞法,至禁民间行使金银,以奸恶论而卒不能行。及乎后代,银日盛而钞日微,势不两行,灼然易见”。

——摘编自徐永辰《晚明时期货币思想转型研究》

 货币的流通,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晴雨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白银的货币化与货币的白银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宋代以后,白银的价值尺度功能开始强化。明代建立后,政府发行“洪武通宝”铜钱和“大明通行宝钞”纸币作为法定货币,禁止金银作为货币流通交易.但由于宝钞发行过滥、持续贬值,正统一成化年间(1436-1487年),白银逐步取代官方的纸币和铜钱,成为民间市场交易的主要媒介。

——张翼《1550-1830年中国白银流入及其影响》

材料二金融界诸多学者达成了一个共识:二战结束以后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而美元现在出现严重困难,这个困难主要表现为新的特里芬难题出现,即为美国GDP占全球GDP比重持续下降,美国债务占全球债务的比重在持续上升,美元作为一个锚货币开始漂移了,那么就进入一个寻锚的过程,这时候就需要其他货币,至少作为锚之一来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是最有希望的货币之一。

——《全球金融一体化增强》

材料三电子商务风靡全球,表现在金融上,就是以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保险销售和网上外汇买卖等为标志的数字金融业的兴起。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为了在全球竞争中取得规模优势,不断进行购并和重组,形成跨国大型金融集团之趋势日益明显,合并后花旗集团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金融业务于一身,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这种合并无疑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

——摘编自来绵茂《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