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辽宁省东北育才、实验中学、大连八中、鞍山一中等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王元化生前谈到文坛时说:“一个人太热闹,这个人就完了。”
周国平曾说:“生命平静地逝去,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都看不见,无声无息。我多么厌恶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觉。”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座右铭”语出《文选·崔瑗〈座右铭〉》,是中国人修身传统的具体体现。座右铭中,有的是官箴,提醒为官者以廉自警、就正有道;有的是劝学,鞭策为学者锲而不舍、自强不息。
鲁迅先生少年时代的座右铭是刻于三味书屋课桌上的“早”;毛泽东青年时期以“贵有恒何必五更起三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为座右铭。
吉鸿昌的座右铭是烧制在饭碗上的“做官即不许发财”;徐悲鸿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叶挺的座右铭是“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柴泽俊的座右铭是“守得清贫、耐得寂寞、勤奋耕耘、默默奉献”;黄旭华的座右铭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你从上面的材料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自选话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我们可能被“逼”做过某些事情,也可能“逼”别人做过某些事情。例如,老师被学校“逼”着出成绩,老师又“逼”着学生做作业。一个“逼”字,几多甘苦,几多意味,几多奥妙,几多哲理。对此,你有什么体验或感悟?请以“逼”为话题,题目自拟,角度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有事实论据,论据要准确,力求做到典型,新颖。)
2018年元旦,习近平主席发表了新年贺词,以下是贺词中的一些句子:
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②将改革进行到底。
③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⑤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⑥一诺千金。
以上这些金句,很快就在网上走红,引发无数人的共鸣。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有人认为,人重要的是适应环境。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生在世不可能要求环境来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环境。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也有人认为,人最重要的是保持自我,随波逐流容易,洁身自好、保持独立完善人格难。屈原、李白、苏轼等正是保持了独立的个性,才能成为伟人。
“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都有成为伟人的。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学之道,即思之道”,有的人思考何为学习,有的人思考为何学习,有的人思考如何获得学习资源,有的人思考如何创新学习方法。人,就是在对“学”的思考中,逐渐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阅历,写出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①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
我服从理性,有必要时,我可以为它牺牲我的友谊,我的憎恶,以及我的生命。——罗曼•罗兰
材料二:
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像你们这样的当代中国青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用“血性”来浇铸与锻造自己的意志与灵魂。——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在2022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理性”和“血性”,一个理智冷静,客观审慎;一个正气浩荡,奋勇争先。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如何看待“理性”和“血性”?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