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鞍山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他们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有蓝色沉淀和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静置,上层清液为无色。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查阅资料)(1)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SO4溶液显中性

结合信息请你写出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CuSO4;猜想三:

请分析:猜想二(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3)、(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

猜想一成立

(4)、(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举一反三
对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黑色物质的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烟灰.

小亮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小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既有烟灰又有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查阅资料】

A、酒精不充分燃烧会产生炭黑(即黑烟).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blank#}1{#/blank#}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blank#}2{#/blank#}部位加热

铜片变黑

推知{#blank#}3{#/blank#}(填“小明”“小玲”或“小亮”)猜想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blank#}4{#/blank#}有关

实验二:取一支 20mL 的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①取下胶塞前的现象:

{#blank#}5{#/blank#}②取下胶塞后的现象:{#blank#}6{#/blank#}

小亮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I)实验一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目的是排除{#blank#}7{#/blank#}干扰.

(II)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空气的目的是{#blank#}8{#/blank#}.

(III)证明黑色物质不是烟灰,你还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blank#}9{#/blank#}.

(IV)通过对黑色物质来源的探究,我们知道了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是{#blank#}10{#/blank#}.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铁以及含铁物质的相关现象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取长短相同直径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O2含量不同的情况下实验,现象如下表。

氧气含量

90%

70%

60%

55%

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热

(1)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使现象更清楚,最好用{#blank#}1{#/blank#}(填“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2)就0.38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在{#blank#}2{#/blank#}范围。

探究二:对含有铁粉的“暖宝宝”进行成分及发热原理探究。

按图(夹持仪器已略去)采用湿度、氧气、温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将拆除包装的暖宝宝倒入三颈烧瓶中密封装置,开始收集数据,观察曲线变化(图中A、B、C)。

(3)从收集到的图像看暖宝宝发热是因为颗粒微小的铁粉与{#blank#}3{#/blank#}等物质发生反应,并{#blank#}4{#/blank#}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探究三: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量筒中水的读数为100mL。

(4)冷却一段时间之后,打开弹簧夹,水从量筒中流入集气瓶(容积为250mL),最后量筒内水为63mL(铁粉生锈消耗水的体积忽略不计),通过计算,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blank#}5{#/blank#}(结果精确到0.1%)。

(5)上述结果与理论值相比,引起误差的原因可是{#blank#}6{#/blank#}(答一种情况即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