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惠州市2020届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
1927年苏联爆发粮食收购危机,政府收购的粮食总量只有491万吨,远低于国家需要的820万吨。斯大林认为造成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农业的日益分散和零碎化”。这一判断( )
A、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
开创了新型的工业发展模式
C、
推动农业集体化实施
D、
为保留新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举一反三
1927 年 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会议提出:“在合作化的基础上,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起来,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到 1934 年,苏联 71.4%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 据此判断,苏联政府实行( )
有学者指出:“我们不应忘记这样一个事实,一个落后、农业占主导、文盲占多数、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而濒于崩溃的俄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了各领域都实现工业化、文化普及和科技发达的强大国家。”该学者描述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计划者们集中于诸如发动机和拖拉机等生产资料而非鞋和衣服等生活消费品的生产。媒体同时大肆报道超额完成生产指标的新‘劳动英雄’,官员们鼓励妇女同时在集体农庄和工厂工作。到1940年,妇女几乎构成了劳动力的半数。”苏联的这些举措意在( )
下图是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工业生产指数(1913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1928年,苏联春播作物99%由人力和畜力完成。该年作物亩平均粮食产量为52.9普特,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0.6普特,均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五年的平均数。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
据统计,至1928年年底,苏联同欧美大公司签订了40多项技术合同;部分欧美的先进工人也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到苏联帮助其工业化建设;苏联还选派一部分青年专家出国学习。据此可知苏联(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河南省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1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9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8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7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