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天津市河西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语文三模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梅圃君家传

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河有三渠:日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溉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若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淫水河,故旱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著,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调贵阳,亦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釐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 , 导之入汾。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 , 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日: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当严。不居史职,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词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节选自姚鼐《周梅圃君家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有三渠           并:通“旁”挨着 B、力争无少           逊:谦让 C、障山 , 导之入汾     潦:积水 D、身自誓不取纤毫     润:好处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溉民田            焉用亡郑陪邻 B、以泄淫水河        则移其民河东 C、时海塘方急      不知几千里也 D、相知之家作家传    击破沛公军
(3)、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B、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C、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D、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4)、下列各句,全都能表现周克开耐勤苦的一组是(    )

①皆引河水入渠

②又颇改其水道

③君修复之

④因公累解职

⑤修复风峪山堤堰

⑥请移使治海塘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克开考中举人后,先被派到甘肃陇西做知县,后来调任宁朔,主持整修了黄河边的汉来渠、唐延渠和大清渠,减轻了百姓的旱涝之苦。 B、周克开在宁夏任职期间,在治水等方面成绩显著,深受广大民众爱戴和感激。在山西、浙江官任上,他同样在水利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C、周克开为人刚强正直,办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对执法不当、压榨百姓的行为敢于据法力争、直言相谏,对自己的上司宫兆麟也不留情面。 D、周克开发誓不谋私利,曾奉劝浙江巡抚王亶望廉洁奉公,却招来忌恨,最终被借口调离,积劳成疾,以身殉职。王亶望后因贪财身败名裂。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②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

③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甲,字师文,元祜宰相挚之后也。淳熙二年进士。使金,伴宴完颜者,名犯仁庙嫌 , 甲力辞。擢工部侍郎。除湖北安抚使。甲谓:“荆州为吴、蜀脊,高保融分江流,潴之以为北海,太祖常令决去之,盖保江陵之要害也。”即因遗址浚筑,亘四十里。

    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先是,曦已献四州于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金人破大散关。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捍御。松谋遁,甲固留不可,松遽檄甲兼沿边制置。曦遣王钺以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因卧痰。曦又遣其弟吴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乃援颜真卿河北故事,欲自拔归朝,先募二兵持帛书遣参知政事李壁告变,且曰:“若遣昊总以右职入川,即日可瓦解矣。”

    曦僭王位里遂去官朝廷久乃微塑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召甲赴行在,赐告身,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复以帛书赐甲曰:“所乞致仕 , 实难允从。”甲舟行至重庆,闻安丙等诛曦,复还汉中,上奏待罪。诏趣还任。甲奏叛臣子孙族属及附伪罪状,公论快之。金进屯八里山,甲分兵进守诸关,金人知有备,引去。和议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谕丙减汰诸军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

    命甲权四川制置司事。先是,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罢之。又乞以皂郊博易铺场还隶沔戎司,复通昊氏庄,岁收租四万斛有奇,钱十三万,以裨总计。

    从之。丙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由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边民感泣。卒于官。

(选自《宋史·刘甲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路温舒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学律令,转为狱史,县中疑事皆问焉。太守行县,见而异之,署决曹史。又受《春秋》,通大义。举孝廉 , 为山邑丞,坐法免,复为郡吏。元凤中,廷尉光以治诏狱,请温舒署奏曹掾,守廷尉史。会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上善其言,迁广阳私府长。内史举温舒文学高第,迁右扶风丞。时,诏书令公卿选可使匈奴者。温舒上书,愿给厮养,暴骨方外,以尽臣节。事下度辽将军范明友、太仆杜延年问状,以其言无可取,罢归故官。久之,迁临淮太守,治有异迹,卒于官。

(选自《汉书·贾邹枚路传》,有删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