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8月)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前期,消费呈现尚俭、务实特征,万历《通州志》卷2风俗载,南直隶通州“弘、德之间,犹有淳本务实之风。”成化《山西通志》卷2载,太原“工商务实勤俭”,然而中期以降,消费发生煌变,凸显奢靡之风尚,乾隆《震泽县志》卷25风俗序载,苏州府万历以后于天崇,民多世富,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顾炎武认为:“自神宗以来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如此矣。”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邦建《明朝中后期奢摩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与16世纪相比,这一时期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首先,消费竞争的主体是家庭,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耀;到了18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则成为个人,消费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耀。其次,16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18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而时尚的制造者不仅仅是贵族,市场也参与到时尚的制造中来…时尚的大众参与导致西方进入了“大批量需求”时期。

——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变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明朝中后期与16—18世纪欧洲消费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主要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礼》是现存最早系统阐述司关制度的文献。“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同时,西周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藩属体制的雏形。其后藩属体制历经两汉而确立,盛唐和明朝的弦化,至清朝而达到完备。为了管理不同地区间的交往,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在地区水陆关津要地、中原和边疆交往要道、古代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关隘之处,设立过多种类型的税关组织。随着唐宋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业革命以来,中唐以降关津的政治军事色彩日趋淡薄,原先设险守固的禁防,演变成为中央垂直课收商利的税关,财政经济开始居重。“凡天下水陆衢会舟车之所、福辏商旅之所,聚集设关,置尹掌其治禁,以安行旅,以通货贿,以佐国家经费”。

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宗藩体制逐渐瓦解,口岸和海关的设置、管理均被纳入条约体系之下。一方面沿海、沿边、沿江地区近代海关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固有的国内常关因从中华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国内市场统一等需要而日遭诟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外声明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对内统一财政,实行裁厘。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其收入逐渐超过厘金和常关税。在此前提下,1931年,为民族经济服务的中国近代化海关体系终于完全建立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