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8月)试卷
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这说明( )
A、
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
B、
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
C、
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
D、
大禹禅让于启引发了社会动荡
举一反三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强调:“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所谓“公共权力”指凌驾于国民之上的、被社会全体成员公认并普遍尊奉的权利。可以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主要为世官制。春秋后期孔子提出:如果让他选择人才,他会优先选用学好了礼乐的出身下层的“野人”,而非不通礼乐的出身高贵的所谓“君子”。孔子的这一主张( )
商周王朝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国王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反映了当时(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是( )
夏、商、周三代都是部族国家,本族人是“国人”,外族人是“野人”。“国人”常常用歌谣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政治意见,《诗经》中有许多篇章就是“国人”讥讽朝政而作的诗篇。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河南省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10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小题狂练9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