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月2日央视《朗读者》的舞台上出现了这样一位嘉宾——程何,她身上贴着这些标签:90后、保送清华、生物系学霸、书香门第,然而她却在21岁的时候,放弃了清华推研直博的机会,选择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她成了全国唯一一个职业音乐剧译配。

    有人认为她选择这条路是“自毁前程”,有人认为如果她在生物学上有所建树更能实现个人价值,还有人认为她不随波逐流,有理想主义情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完成写作任务。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2020年1月中旬,当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还没有引起广泛重视,全国人民还沉浸在即将过年的喜悦中,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几句话叫醒了所有人:“这个病毒肯定是人传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然而,就在1月18日,84岁的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赶赴武汉防疫最前线。17年前抗击“非典”时,钟南山就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他再次成为“最美逆行者”。

    材料二:疫情汹汹,至1月28日,全国各地支援湖北武汉的医务人员将近6000名。不仅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等中国医疗界最顶尖的“王炸”会师武汉,也有其他各省份的医疗天团积极支援湖北。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奔赴抗疫一线。

    材料三:根据网络直报数据,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到全国确诊病例的3.8 ;6位医务人员不幸去世,占全国死亡病例的0.4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以中学生“李克难”同学的名义,给广大的援鄂医务“逆行者”写一封慰问信,字数不少于800字。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以下两个材料作文二选一进行写作。

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征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胜利万岁》记述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时的情景。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不怕艰难、不惜牺牲,长征精神犹如一粒种子,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生根。

材料二:

1962年,焦裕禄带着治理“三害”的重任来到兰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真实讲述他的感人事迹。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材料三: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报道了2020年中国抗疫故事。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成为新时代不朽的丰碑。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课文中蕴含的精神营养取之不尽。在学习了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后,学校高二年级将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以“汲取课文营养,迎接生活挑战”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请你以高二学生的身份,参加本次活动,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围绕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⑵下列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另选一句,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朝闻道,夕死可矣。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