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选修2第三单元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同步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材料二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的“五分之三非公民”是何人?印第安人为何不算公民?两则材料相比,说明了什么?
举一反三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

探究一、中国的传统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探究二、雅典模式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探究三、英美模式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场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