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大石桥市2018-2019年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最不喜欢的人

    我最不喜欢我爸爸,因为他不关心我,简直不像我的爸爸。

    爸爸只不过是一名小学教师,可他却比大干部还要忙。上班他比别人提早一小时,下班他比别人推迟一小时。家务事都落在可怜的妈妈身上了。有一次,我实在憋不住了,等爸爸一进门,我就向他开了一炮:“爸,你怎么才回来?”爸爸淡淡一笑:“好孩子,爸爸在学校批改作业呢。”晚上,我们都睡了,只有爸爸还在一个劲地读呀,写呀。我真不明白,老师备课比我们学生背书还难吗?

    一天中午,爸爸按时下班了,可是他身后却拖着一条“尾巴”——带了个学生。我和妈妈不解地看着他俩。爸爸又是淡淡一笑:“这孩子父母都出差了,就到我们家当个临时儿子吧。”说着,就把这位学生带到饭桌旁。

    别人的家长________利用星期天为自己的孩子辅导功课,________我爸爸一到星期天,________为生病的学生补课,________辅导后进生学习。

    每当我看见别人的爸爸带自己的孩子逛公园时,就非常羡慕。唉_____爸爸要是能带我逛一次公园那该多好啊_____可是爸爸始终没有满足我的要求_____当我再次向爸爸“抗议”时_____爸爸抚摸着我的头_____仍然淡淡一笑_____孩子_____等你懂事了_____就会喜欢爸爸了_____

(1)、给短文末尾一自然段补上标点符号。

爸爸要是能带我逛一次公园那该多好啊可是爸爸始终没有满足我的要求当我再次向爸爸“抗议”时爸爸抚摸着我的头仍然淡淡一笑孩子等你懂事了就会喜欢爸爸了

(2)、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将“可是、不是、总是、就是”选填到文中横线上。

别人的家长利用星期天为自己的孩子辅导功课,我爸爸一到星期天,为生病的学生补课,辅导后进生学习。

(4)、你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妈妈,我想送您康乃馨(xīn)

    记得小时候,所有和母亲有关的节日,我都会很诚挚地为妈妈送上用彩笔绘制的贺卡,写一句“妈妈,我爱你”。每次,妈妈都搂着我,亲亲我,笑得很开心。

    很快,我长大了,一眨眼比妈妈还高了。

    可妈妈的脾气越来越不好了。工作压力,我的任性,种种原因,她常发火,有时发得有些莫名其妙,倔强的我不甘示弱地抵(dǐ)抗着。

    5月10日,母亲节,我本想拿出一个月的积蓄给妈妈买一束康乃馨,然而妈妈不知因为什么又冲我发了一通脾气,我很生气,当天我在花店门口,犹豫着,到底买不买,说实话,我还在生她的气。当时看来,要对她说声“妈妈节日快乐!”似乎就代表“屈服”,我不愿意。最终,我用一枚硬币作出了决定,正面买,反面走,硬币从指尖弹了出去,跃上半空。就在它即将落地的一刹那间,我突然希望它是正面,突然渴望妈妈的笑脸,突然很想送她康乃馨,哪怕只有一朵。可惜,硬币稳稳当当停在了反面,我更茫然了,做这决定真有这么难?我问自己。既然让硬币做了决定,就听天由命吧!

    临睡前,我的书桌上又放着一杯牛奶,不用说,妈妈默默地做了这一切。喝着牛奶,我忽然觉得难过,忽然体会到我对妈妈无形的伤害;忽然自责我竟用一枚硬币掂量了妈妈对我的爱!忽然非常想……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X射线的发现(节选)

1895年11月8日晚上,伦琴离开实验室回家时想起忘了关电源,便转身回实验室。忽然,他看到桌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张感光纸。

伦琴知道,感光纸(    )受到光照时,(    )能放出幽幽的冷光。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伦琴注意到放电管外面包着厚厚的黑纸。“就算是放电管发光,也不会穿透黑纸呀!”伦琴感到疑惑,“难道说,放电管放出了能穿透黑纸的射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从那以后,伦琴整天守在实验室中,白天黑夜地反复试验。他终于发现,放电管确实能放出一种神奇的射线。这种射线(     )能穿透黑纸,(    )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伦琴把这种奇妙的射线叫做X射线。

其实,早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17年前,法国的克鲁克斯就注意到,照相底片放在放电管旁边会变模糊。他以为是底片没有包好而漏了光,把这个现象放过去了。美国的古兹皮德也曾看到,使用放电管后照相底片会发黑,他也没有理会这个现象。后来,德国的勒纳德观察到在放电管附近出现了冷光,但是他也懒得去理它。所以,他们都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

(选自《重大发现 见证人类前进足迹》,光明日报出版社)

阅读短文。

母 爱 的 力 量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哀求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既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希望,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攥紧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女孩说:“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冷冷的井里拉上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拯救一切。”

课外阅读。

风   筝

    我们小时候,要想玩风筝,当然是自己动手做。除了要弄到较轻薄的纸张,譬如桃花纸,不是太容易,其他方面,扎风筝的活儿还不算费劲。竹篾可以取自于破旧的竹椅、扁担、箩筐、篱笆等,尽量劈得薄些,刮磨得光滑些就是。再就是剪刀、浆糊上的活儿了。

    为便于控制风筝,也是为着美观,我们还总是用一些可粘连的纸环,套结成两条长长的风筝尾巴。至于更艺术些的,做成像鸟、像鱼、像蝴蝶的种种形状,绘上五颜六色,那可是风筝艺人的作为了,小时候的我们没那本事,也缺少那份耐心。我们更关心风筝实际能飞多高,因此更多是讲究风筝线的好坏。

    常常是不等风筝干透,我们就耐不住要拿出去放了——哈!这才是值得你大呼小叫的激动时刻!

    在我小时候住的城郊九溪,秋收后到春耕之前,孩子们就在留着稻茬的空旷田野上,一阵阵猛跑,将手中的风筝一只只地放飞到天上……

    田里有庄稼的季节,我们也能顺着直溜的田埂奔跑。远远望去,小小的身影淹没在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中,只见到花丛间一颗颗脑袋的黑点点滚来滚去。风筝在空中飘荡,那么高,那么远……

    可也总有个把倒霉蛋,他的风筝怎么也飞不起来,傻乎乎地拖在地上,一路跟着他跑,噗啦啦的一路折腾。那孩子,必是满头大汗,却说不清是跑出来的,还是急出来的。

    住在城里的孩子,放风筝就没这么畅快了。除了几处广场和公园,城区里很少有空旷地方。而广场和公园,大家都往那儿去凑,人就太多太挤,风筝在空中难免“打架”。 高楼、电线、街旁的树木,这些都让风筝觉得别扭。

    风筝若被电线或树枝挂住,挣脱不得,最后只得扯断线儿。碰上这种糟糕局面,小时候的我们,称它为风筝“出国”。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馒头

    ①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②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趁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③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④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会,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⑤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咕咕地叫着。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

    ⑥干脆,把娘那一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⑦当我回到家里,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

    ⑧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妈妈笑笑,没吭声。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家来,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⑨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⑩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