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天津市宁河区潘庄镇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公车之人散而归乡里者,亦渐知天下大局之事,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 “1895年以后,中国官绅产生普遍醒觉,行动日渐积极,并扩大方向。”这说明甲午战争( )
A、
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B、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
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导致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举一反三
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
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902年,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下了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
材料三: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四: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材料五: 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国家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印度
中国
增长率
2.5
2.1
2.2
3.1
5.2
9.8
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本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操时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的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做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